远去的新成中学 / A Memory of Xincheng High School

 

南海北阳

 

新成中学——一直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魂牵梦萦,挥之不去。

1960年9月1日,我戴着红领巾,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走进了神秘的新校园。蔡月莹老师站在讲台上,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中学老师,是我们初一的班主任。

1966年的春天,高三班主任纪士瑾老师指导着我们顺利完成了高中毕业考试,正准备着迎接高考,却迎来了6月份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断了我们的学业,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轨迹。

在新成中学度过了整整六年的中学时光,从无知、幼稚、天真、懵懂,经过熏陶、引导、浇灌、培养,看到了大千世界,学到了文化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个子慢慢长高了,也由少先队员变成了共青团员。

新成中学毫无疑问是我从小到大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梯,是我人生路上不可逾越的重要航标,在我灵魂深处打下了无法磨灭的深刻烙印,成为陪伴我一辈子断断续续的美好记忆。

新成中学如今不复存在了,已经被改建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在蔡月莹老师(100岁)、李昭熹老师(92岁)、万永英老师(86岁)和其他许多老师、同学、校友的热情支持帮助下,我高兴地得到了有关新成中学的一些资料和照片,增添了满满的回忆,收获了美美的快乐。现在记性越来越差了,我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权且留给自己慢慢回味,也愿意与你共同分享!

1952年国家作出决定,停办教会学校,改由政府接办。由此1952年12月,创办于1940年的天主教会私立“景德中学”(上海市大通路370号),和创办于1928年的私立“求德女中”都由政府接办,并决定将这两所学校合并而组建新的中学。因校址位于当时的新成区内,故取其名为新成中学。新成中学遂与育才中学一起成为新成区最早的两所国办中学,因而当时在新成区有“一育才二新成”之称。

1955年9月,私立新育(三育)初级中学、私立大江初级中学也一起并入新成中学。这时全校高中与初中已达26个班、1428名学生。

为了解决学校规模扩大与场所不足的问题,1957年4月,经上级有关部门协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将所用的职工子弟学校场地拨归新成中学。学校随之迁至新址延安中路963号,后又改称延安中路955弄63号。

1992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开始改扩建,拆除了东楼及其附近的厨房,又把东楼外直至北楼一大片的土地连在一起,兴建起与五层跃进楼连体的多用途八层新大楼。

1994年学校改扩建工程完成。

1995年7月21日,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新成中学正式更名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大门也改迁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巨鹿路700号。

至此,新成中学从诞生到消失,走过了难忘的四十四个年头。经过几百名教职员工的齐心努力,度过了难关,创造过辉煌,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新成中学告别了历史舞台,但是她的硕果永存,精神不朽。如今校园已经换上了新装,踏上了新的征程,正大踏步继续前行,迈向更加耀眼的明天!

学校占地面积9380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2066.5平方米。

静安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的基本建设,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的1960年拨款14万元, 新建四层教学楼,面积559平方米。这就是1961年建成的跃进楼,较好地改善了教学条件,缓解了教学基本需求。

1980年北楼西侧又建一幢三层教学楼,面积218平方米。

1989年跃进楼扩建,加高一层。

这是学校当年在延安中路963号的校门。因不在延安中路的马路边,而在弄堂里,不便寻找,故又改称延安中路955弄63号。

还记得吗?学校的北楼。据说这里曾经是长沙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药学院、中山医院等的创办人颜福庆和堂兄颜惠庆的房产。

学校的东楼。

学校的西楼。

从东楼望北楼。

文革后复课时,学校操场的划分有了变化,这是东操场,墙外是“四明邨”。

照片的右侧是东楼,我们的教室就曾经在它的二楼。

宽敞的学校操场,最初的跃进楼还只是四层,远方与跃进楼相邻的是东楼。

在地摊上竟然还能发现学校教职员工佩戴的校徽,一枚200元。

当年的学生证,你的还在吗?

那些年毕业证上的校长都是屈雪芳。

1960届初三(2)班毕业合影。

第二排左六是班主任刘鑫钰老师,二排左七是副班主任李昭熹老师,李昭熹老师的身后是沙基昌同学,我在后面的两张照片里还会多说几句关于这位学长的故事。

1963届初三(3)班毕业合影。

1965届初三(1)班毕业合影。

1983届初三(3)班毕业合影。

2011年,75届初三学生返校聚会师生合影,庆祝毕业35周年,前排中间捧花者是杜爱娣老师。

2011年,75届初三学生返校聚会师生合影,庆祝毕业35周年。第二排中间三位捧花者左起是强晓明、张一林、杜爱娣老师。

2013年,78届举办了毕业35年的纪念活动,有8个班级,共200多名同学参加,还请来了30多位老师。

又有一批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了,师生们在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吧,以后一定不要忘了我!

前排左起:两个学生、沈树萍、谢美英、吴萍、万永英、汪争争、沈敖生、徐竞民、鲍富根、杜爱娣老师。

这是我们敬重的老校长屈雪芳。据说屈校长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从事上海地下工作,是新成中学首任校长。

前些年,我和两位老同学一起去屈校长的家里拜访过她。屈校长不认得我,她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屈校长平时显得比较严肃,很少见到笑容,让人有一种威严感。但是这次,也是第一次近距离与她聊天,她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围坐在她家的方桌边,言谈亲切,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十分随和。屈校长就像是一位普通的慈祥的长者。没想到,没过多久屈校长就因病去世了,这也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她。

自己的学生参军入伍了,屈校长显得十分开心,在跃进楼前与学生合了影。

前排左起:陆韻娴、万永英、屈雪芳(校长)、徐溶(副校长)、金鶴鳴、吴亚东老师。

那时屈校长还是那样的年轻。

这是屈校长与学校老的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自左至右:教导主任郑仲达、人事干部丁继先、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屈雪芳、党支部副书记屠秀生、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王济成。

左侧是第二任校长王荫槐,右侧是支部副书记聂祖仪。

这是学校第三任校长张孝治和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成员。 后排左起:刘荣生、吴福群、叶方龙、张锡明。

前排左起:石鹤龄、倪天铎、章正蓉、张孝治、万永英、赵祖绳。

学校曾经历任的领导有:正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屈雪芳、王荫槐、张孝治、陈宝麟(代)、王济成、徐溶、鲍思达、沈敖生、章正蓉、万永英等。

历任党支部正副书记的有:王济成、屠秀生、丁继先(代)、万永英、聂祖仪、李学芳等。

有个学生戴着大红花,与老师们在当年延安中路963号的新成中学大门外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蒋润芬、朱秀英、陈季莹、蔡月莹老师。

后排左起:黄志钧、万寿康、叶永祥(右一)老师。中间戴红花的学生和右二姓名不详。

我从这个大门进进出出走了6年。还记得每当下大雨时,为了我和一些同学放学回家不挨雨浇,我的爷爷和许多同学的家长总会在大门外拿着雨伞和套鞋翘首等着我们……

1955年,蔡月莹老师和陆韻娴老师一起从三育中学来到新成中学任教。

五十年代,蔡月莹老师带领她的学生们在黄浦江边领略上海美景。

这是我念高中时的两位班主任:右边的高一班主任马嘉明老师(1927年生)和左边的高二班主任李昭熹老师(1929年生)。马老师平时有气喘,1991年的一天,在喝牛奶时被噎,不幸去世了,才65岁。

左起:郑仲达、李昭熹、华致和、厐守义老师春游千島湖。

前排左起:汪遵元、蔡怡芬、蔡月莹、蒋润芬老师。

后排左起:范亦光、???老师。

东楼前,

前排左起:陈季莹、蔡怡芬、周佩玉、蒋润芬、纪士瑾、朱秀英、蔡月莹老师。

后排左起:叶永祥、黄志钧、蒋文富、学生(戴红花者)、李昭熹、蒋老师(后调出)、华致和老师。

这是蔡月莹老师退休时在西楼三楼阳台上拍下的纪念照片。

后排左起:李昭熹、沈品生、李宗荣、工宣队徐复良师傅、刘海晏、庞守义、甘忠宝、刘鑫珏老师、工宣队陈金富师傅。

前排左起:纪士瑾、沈家沁、工宣队胡翠芳师傅、蔡月莹、聂祖仪、万永英、李晶芳老师。

吴亚东老师在作报告。

尤石湖老师,江苏人,1923年9月30日出生,1997年12月28日去世。

尤石湖老师精通俄语,并掌握英语、法语、德语等外语,曾做过大学教师、中学教师等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新成中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处任职。

尤石湖老师1947年毕业于"大夏大学"(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大厦大学教学。1950年代初在上海俄语专科学校(现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跟苏联教师学俄语。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时代中学教俄语。1961年调到新成中学。右派平反后,于1980年通过各种考核调入华东政法大学。

尤石湖老师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俄语人才,也为上海市的中学俄语教师培训作出了努力。

左起:谭淑英、任大成、王鹤梅、万永英、黄兰英、纪士瑾老师。

左起:许秀芳、方茂庭、???、万永英、沈家沁、章正蓉老师。

左起:杜爱娣、高琴芳、章正蓉、许秀芳、万永英、方茂庭、沈家沁老师。

欢送学生光荣参军。

后排左起:张一林、刘鑫钰、郑仲达、王贤时、纪士瑾、屠秀生、万永英、吴亚东、陈叔英老师。

新成中学美术课谭正明老师皮肤黝黑,学生们调皮地给他起绰号"谭黑皮"。学生杨晓军想起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觉得谭老师的皮肤又像是第九个铜像。

谭老师常常西装革履,喝咖啡、抽烟斗,颇具艺术家风范,老师们戏称他为"谭阁下"。

谭老师毕业于上海美专,是刘海粟先生的弟子,1950年代曾经就职于蓬莱区第二中心小学。他是孤儿,被松江的一户地主收养,从此烙上出身问题的疤痕。

他上课时自己掏腰包,就发彩色铅笔和橡皮鼓励学生。

他组织成立了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地方是在西楼二楼的一间小房间内,原来是个衣帽间,大约只有四、五平方米,而且还朝北,不过有一面窗户。三面墙壁上挂满了同学临摹的素描画,画室里面又堆满了各种石膏像,画画的同学们几乎就只有立锥之地了。每次美术小组同学在画室内画画时,他们总是把房门打开,几乎从来没有关上过。

周末时,谭老师带学生出去写生,自费给学生买写生用的画笔、颜料、小凳子,还自掏腰包给学生买面包和点心。有一次美术小组去长风公园写生,谭老师请大家每人吃一客公园的盖浇饭,每份0.15元。对于那个年代的学生来说,真是一顿大餐了。

谭老师指导的美术兴趣小组人数最多时近达五十人,分工艺、美术、绘画,有些作品选至巴黎、东京国际儿童画比赛,获得名次,培养出了一批美术人才。

谭老师终生未婚,单人宿舍在东楼三楼,靠近篮球场,房间很小,沙发就是单人床。墙上贴满了京剧脸谱头像和各种图案,桌上有一只银制杯子,上了发条就会叮叮咚咚奏乐,同学们都喜欢去那里玩。

谭老师酷爱美术,耕耘不止,退休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了。他是新成中学一道不可抹去的亮色,桃李满天下,学生不少都走上了专业美术的道路。

这是65届三班学生吴林照根据记忆画出了他的素描肖像。

这是音乐老师张海阳。

张老师认真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教我们音乐基础知识,反复练习视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还带领我们好几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分声部排练淮海战役大合唱《乘胜追击》,并到向明中学参加演出比赛。

六十年代,张海阳老师很好地发动全校教工积极参加歌咏活动,在静安区比赛中三次荣获一等奖。这是张海阳老师在十分专注地指挥大家演唱《黄河大合唱》。

六十年代末,学校组织成立了上海市唯一的一支学生管弦乐队。在张海阳老师呕心沥血地指导下,他们多次为区、市运动会、大学生歌咏比赛演奏。

在许绍良老师的积极努力和具体指导下,学校五十年代建立的学校气象组坚持每天发布气象预报,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1962年开始,学校气象组在全市比赛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1965年为全市第一名。

那些年,学校挺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61年还专门开设了劳动课。我们每周一次,或到工厂围坐在大桌子边分拣五金零件;或到理发店扫地,干些零活,结束时请师傅打分,回学校交给老师;或到恒丰路桥头帮助人力运输车使尽全力推上桥,气喘吁吁地刚推完一辆就急于张望后面还能不能再推一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校当年的课外活动真的是蛮丰富多彩的。连我这个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的普通学生,也能参加一些活动。

比如学校发给我们材料,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好似几个小卫星围着中间的地球,举在手里一拨动就能旋转起来,可能是象征国家科技发展的意思吧,去参加市里的国庆游行。

我还参加过学校腰鼓队,训练了好长时间呢。那几年的国庆节和五一节都会让我们腰鼓队去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庆祝游行。在人民广场上三个区的腰鼓队,你想想大约有一二千个学生的阵容,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时一起打出的鼓点节奏“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真的声势浩大,鼓声震天,心里可兴奋了!

快乐的学生们。

这是学校篮球队还是排球队的队员呢?稚嫩的脸庞,快乐的笑容,是否又取得好成绩啦?

排球运动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运动项目。

我们在校学习期间,校队曾多次获得上海市中学生男排冠军,教练是周振华老师。

我们常在球场上看到周老师亲自刻苦训练队员。还在西楼前观看学校男排与时代中学男排及其他男排的比赛,呐喊助威。

我特别喜欢看四号位的第一主攻手陆鸿官势大力沉、一锤定音的扣球,真漂亮,真带劲,真过瘾!他高中毕业后去了上海交通大学。

对了,我还喜欢那个皮肤稍黑,个子不高的二传手救球不要命的那股顽强拼搏的劲头,还喜欢那位皮肤白净长相俊俏的队员,三步式发球飘飘然过去的绝技……

学校男排还多次在陕西南路卢湾区体育馆与上海女排进行教学比赛,我兴致盎然跟着去看过。由于没有胜负压力,比赛既紧张激烈,又不时轻松地爆发出阵阵欢笑声,挺有意思的。排球砸在体育馆木地板上的咚咚声响至今似乎还能回荡在我的耳边,真好听!

在我们毕业离校之后,学校男排教练是曹伟成老师,女排教练是姚正东老师、仇炳章老师,他们带领的球队也都取得过许多好成绩。

学校男排1976年曾经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中学排球锦标赛,获得过常德赛区第一名。

1978年至1987年,学校被列为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市和区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还为上海市排球队输送了一些队员。

这张照片是在北楼前拍的,左侧是新成中学男排教练曹伟成老师,右侧是顾问周振华老师,那年学校男排获得了第三名。

这是沙基昌(后排左侧)、齐亮斋、戍善达、孙玉坤在人民公园的合影,他们四人参加了学校课外数学兴趣小组,代数指导老师是马嘉明,几何指导老师是李昭熹。

沙基昌是我们的学长,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知道他。他聪明又勤奋,提前几年就已经把数学课程自学完毕,初中时期曾获数学竞赛奖,1962年在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勇夺桂冠,为学校争得了荣光,我们都很佩服他。

沙基昌顺利考入哈军工学习,成绩优异,实现跳级。毕业后工作成果突出,为国家和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院长,2000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后转文职,成为我国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军事运筹学领域专家,全军军事运筹学学会理事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刻苦学习,勇于探索,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沙基昌,努力践行着自己毕生的理想和信念。他是学校千万名学子的一个优秀代表和缩影,是学校和老师们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心中的明星和偶像。

四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成千上万个学子,桃李遍天下,其中不乏杰出人才。除了沙基昌之外,还有老山前线为国捐躯的胡飞群烈士、全国劳动模范王健康、著名女作家陆星儿等等。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各尽所能,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值得我们引以为豪。

未能找到更多人的资料,现再举陆星儿一例。

陆星儿(1949年11月—2004年9月)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祖籍江苏海门。

陆星儿1968年前在上海新成中学、向明中学读书。1968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整整十年。

1978年陆星儿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2年始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海上文坛》执行副主编。

陆星儿1974年开始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10部、散文集8部。她创作的长篇连续剧《我儿我女》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小说《在同一片屋顶下》获“上海文学奖”,小说《今天没有太阳》获“十月文学奖”。

2004年9月17日因胃癌晚期去世。

当然,我们更多的校友犹如涓涓滴水,自觉溶入大海,奔腾与奉献在建设祖国的洪流中。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他们历经磨难,不畏曲折,一辈子辛勤努力,踏踏实实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都是母校培养出来的骄子,值得我们的尊重与拥抱!

这张照片的左边是儿子钱坤明,右边是父亲钱佐兴。父子俩都是新成中学食堂大厨,俩人菜烧得可好吃呢!

父亲一生住校,早起晚睡,买汰烧样样干,全心全意为教工服务,深受老师们的欢迎与赞扬。

父亲退休后,儿子坤明顶替,吃苦能干,原是工务员,后调任总务处、教导处职员,现为退休教工。

父子俩为保证新成中学的正常运转,也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我们同样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新一代的老师们。

后排左起:杜爱娣、沈树萍、肖燕、张振振、李晶芳老师。

中排左起:章正蓉、王珊、朱秀英、王安纳老师。

前排左起:谢美英、任孝义、辜娟娟 、谢东、王兰英老师。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学校也开会进行了庆贺。

自左至右:李昭熹(工会主席)、万永英(党支部书记)、张孝治(校长)、区领导、学生代表、沈敖生(副校长)。

1985年,李昭熹老师带队参加静安区教工运动会。

新成中学教工乒乓球队曾多次获得静安区教工乒乓球比赛冠軍。

这是乒乓球队的队员:

后排左起是张锡明、陈佐、蒋文富、金启云、曹伟成老师。

前排左起是陆进德、黄志钧、李昭熹老师。

张锡明、蔣文富、陆进德、黃志钧、李昭熹老师还是咱们新成中学教工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呢!

又有10位老师光荣退休了(佩戴红花者)。

后排左起:蒋文富、刘荣生、万永英、万寿康、倪家丰、范亦光、章正蓉、仇炳章、李昭熹老师。

前排左起:陆进德、金启云、陈佐、斯朋锡、庞守义、谭正明、顾心仁老师。

自左至右:張一林、李昭熹、荣瑞珍、陈季莹四位老师80岁,学校为他们祝寿,吴福群老师(校长办公室主任)主持。

李昭熹老师和范宽正老师。

自左至右:姚庭银、朱秀英、赵艳琴、周洁、斯朋锡老师。

1955年新成、三育、大江三校合并,这是原三育中学的几位老师合影,蒋文富还曾经是蔡月莹老师的学生呢。

自左至右:陆韻娴、李昭熹、蔡月莹、李仁根、赵艳琴、蒋文富老师。

左起:段致英、方茂庭、蒋文富、孙国强、庞守义、吴亚东、陆韻娴老师。

前排左起:袁元、高琴芳、蒋润芬、周玉凤老师。

后排左起:家属、纪士瑾、范亦光、毛志刚老师。

后排左起:沈匡勤、庞守义、华致和、顾心仁老师。

前排左起:陈季莹、龚佩瑛、陆韻娴、方茂庭、严婷婷老师。

为李观云老师祝寿。

后排左起:赵艳琴、陆韻娴、蒋文富、王鹤梅、曹伟成老师。

前排左起:周洁、李观云老师夫人、李观云、蒋润芬、李昭熹老师。

屈校长和老师们在一起。

后排左起:荣瑞珍、蒋润芬、李昭熹、纪士瑾、毛志刚老师。

前排左起:屈雪芳、姚庭银、蔡怡芬、汪遵元、万永英老师。

前排左起:蒋润芬、周洁、冯淑珍、王秀英、陆韻娴老师。

后排左起:李晶芳、赵艳琴、李昭熹、郑仲达、曹伟成老师。

左起:黄月明、徐惠芳、周洁、黄兰英、吴亚东、赵艳琴、蒋润芬、高琴芳、王秀英、李昭熹老师。

后排左起:赵君武、李仁根、李昭熹老师。

前排左起:龚玮文、辜娟娟、冯淑珍、蔡月莹、黄新宝、王爱珍、王爱纳老师。

后排左起:赵艳琴、万永英、蒋润芬、黄月明、王秀英、丁大存、李昭熹老师。

前排左起:周洁、黄兰英、朱秀英、顾晓声老师。

老师们在为黄兰英和朱秀英两位老师七十岁祝寿。

瞧!笑得多开心,这是体育老师们又在为取得的好成绩举杯庆贺呢!

后排左起:斯朋锡、黄月明、王秀英、黄兰英、朱秀英、仇炳章老师。

前排左起:赵艳琴、周洁、丁大成、荣瑞珍、张孝治老师。

左起:徐立、蔡月莹、王爱珍、黄新宝、李昭熹、王安纳、李仁根、石鹤龄、顾浩、王宇澄、辜娟娟、段致英老师。

后排左起:李昭熹、王鹤梅、徐惠芳、蒋文富、曹伟成、王秀英、李晶芳老师。

前排左起:陆韻娴、郑仲达、王济成、周洁、赵艳琴老师。

后排左起:黄兰英、朱秀英、赵艳琴、顾晓声、马依秋、丁大成、王秀英、黄月明、荣瑞珍老师。

前排左起:仇炳章、陈琼瑞、周洁老师。

为三位手捧红花的老师生日祝寿。

后排左起:张伟英、徐维芬、关孝琳、胡建华、陶令、仇炳章、张钖明、裘焕良老师。

前排左起:周慧英、万永英、吴福群、吴萍、章正蓉、翁美娣老师。

前排左起:王鹤梅、斯朋锡、陈季莹、蒋润芬、陆韻娴、李昭熹、郑仲达、丁继先老师。

后排左起:吴亚东、陆进德、倪家丰、陈佐、蒋文富、李观云老师。

1979届毕业30周年联谊会。

前排左起:張锡明、仇炳章、万永英、李宗荣、李昭熹、張一林、强肖鸣老师。

后排左起:学生、章剑、肖燕、张伟英、关孝琳、陈梅娟、许德丰、学生、沈树萍、吴萍、杜爱娣、翁美娣、谈建康、滕永健、刘荣生老师。

前排左起:王秀英、高琴芳、张一林、万永英、张孝治、王鹤梅、吴亚东、吴夫人、蒋文富、李邦进老师。

后排左起:龚玮文、袁元、张锦祥、陈琼瑞、严婷婷、赵艳琴、陈季莹、蔡月莹、方茂庭、黄兴宝、朱传忠、沈匡勤、庞守义、王宇澄、华致和、段致英、顾浩、范亦光、???、许德丰老师。

中排左起:章正蓉、高琴芳、龚佩瑛、周玉凤、丁大存、陆韻娴、纪士瑾、王爱珍、杨文琦、斯朋锡、荣瑞珍、周洁、辜娟娟、姚庭银、陈佐、李仁根、顾心仁、毛志刚、李昭熹老师。

前排左起:万永英、施振玉、汪遒元、???、徐汉珍、徐溶、朱泓波、倪家丰、金展云、鲁延年、???、杨林祥、赵友海老师。

这张照片不容易,八十年代学校的领导和许多退休的老师在新大楼前(北楼旁,现已拆除)合影留念,屈校长等学校领导也一起参加了。

由于当时很热闹,拍摄时的横向排面未能站齐,与人名不太好对应,我只好区分男女老师分列一下。

后排的男老师自左至右大致是:顾心仁、季广益(老工友)、朱泓波、倪家丰、黄熙平、郑文明、张孝治、范亦光、丁继先、郑仲达、王济成、陆进德、段致英、张海阳、许绍良、陈叔英、朱仲谋、陈佐、李昭熹老师。

前排的女老师自左至右大约是:仇炳章、张锦祥、徐立、严婷婷、龚正蕴、周玉凤、周洁、戚雅英、辜娟娟、徐汉珍、陆韻娴、王贤时、荣瑞珍、诸则秀、屈雪芳、周舜华、姚庭银、沈智珺、蔡怡芬、万永英老师。

位于巨鹿路700号的新校门。

在原先东楼的位置上又新盖起了与跃进楼连体的8层教学楼。

跃进楼和西楼。

历尽沧桑的百年西楼穿上了新衣。

焕然一新的校舍,

倍感亲切的校园。

不变的深情思念,

永恒的终生记忆。

那里曾经有我难忘的老师和同学,

那里曾经有我留恋的青春和足迹。

远去的新成中学,

我永远的母校。

远去的新成中学,

我心中的永远!

背景音乐:小提琴曲《再回首》

编制:南海北阳

2020年5月


关键词:上海市新成中学 新成中学


转上一级页面 / To the Previous Page

转顾犇个人主页 / To Ben Gu's Personal HomePage

Back to Top  

update 2/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