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6日我发过一篇博文"关于CNMARC的一些联想",谈到了当时设计CNMARC的历史缘由。
MARC是图书馆机读编目格式标准,大家都习以为常使用CNMARC做中文编目。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中国选择了UNIMARC系列的CNMARC,而不是USMARC及其最新更新格式MARC21呢?
关于CNMARC格式的起源问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刚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的时候,大家都不了解MARC,有人说UNIMARC是国际图联的标准,USMARC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标准,大家觉得还是跟国际图联更好,于是就出现了基于UNIMARC的CNMARC,没有想到后来MARC21更流行一些,而且不同的格式给数据交换带来很大的麻烦。
还有一种解释,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的USMARC/MARC21是有版权的,中国人和他们谈版权很费劲,其中类似的案例有《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出现背景。UNIMARC是国际图联开发的,让大家免费使用,所以这是我们决定基于UNIMARC开发CNMARC的原因之一。
最近我查了大量资料,没有收获,只好电话"采访"经历过此事的老一辈专家孙蓓欣、陈源蒸、朱岩老师,他们的话令我茅塞顿开。先作为"口述史"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中国的CNMARC为什么要以UNIMARC为基础?其原因有几个:
第一,中国文献编目不用主要款目的做法。在卡片时代,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的做法是有一个主要款目的卡片,其他附加款目的卡片简略描述,最后都参见到主要款目的卡片。中国图书馆不仅不采用这种做法,还进一步简化。195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们发明了一种划红线的方法,就是所有卡片都一样,没有特别的标目形式,只是在需要排检的项目下划红线,就起到了标目的作用。这样,比较突出主要款目标目的USMARC(后来是MARC21)就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了。而UNIMARC的字段顺序比较符合书目的逻辑顺序,自然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第二,美国权威观点。美国国会图书馆的MARC鼻祖阿弗拉姆(Henriette Avram)也是最初UNIMARC委员会的成员,她于80年代末访问中国,在研讨中也认为中国可以采用UNIMARC。
第三,周边形势。日本比中国早采用MARC格式,其JapanMARC就基于UNIMARC。1982年与台湾同行交流,他们比我们更早使用MARC,几乎完全照搬UNIMARC的内容。
第四,国际形势。当时欧洲都用UNIMARC作为中间交换格式。其他用USMARC的国家没有完全采用USMARC,都有改良措施,当时的USMARC也不是世界通行的格式标准。美国OCLC的王行仁也认为中国用UNIMARC是没有问题的(也许王先生本人也不记得这个事情了)。
第五,USMARC的内部缺陷。在USMARC设计之初,有不少缺陷,例如缺少连接字段,内部有一些重复的地方造成处理困难。UNIMARC产生的目的,一部分是为了解决USMARC的问题。
第六,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态度。我查了《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 1985年第3期的文章,谈到UNIMARC于1977年出版,1980年第二版以后,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实施"UNIMARC。不过这个"实施"有点标题党,只是承诺把其数据转换成UNIMARC格式。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承受不起巨大成本,放弃了。可是这大概是我们决定采用UNIMARC编制CNMARC的一个因素。
至于后来USMARC与其他几个国家的MARC格式统一,成为MARC21,而且使用MARC21的国家越来越多,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实,对于刚走出"文化大革命"阴影的中国图书馆界,百废待兴,与国际交流困难,可以想像当时的专家要进行研究并做出决策有多么困难。
朱岩老师认为,回头来看,MARC是技术局限的产物。当时计算机性能不高,储存容量小,所以发明MARC格式,用许多定常字段的代码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技术发展到今天,置标语言更具有通用性。做MARC的人越做越细,已进入死胡同。在数字化全文大量产生出现的今天,目录信息已经不那么重要,MARC的改革势在必行。
USMARC发展成MARC21获得成功,那么AACR发展成为RDA是否也会成功呢?这需要历史去检验了。大概再过10年,会有人回头问我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也许很少人知道AACR,甚至很少人知道MARC格式了。
说一句题外话,本人在正式期刊上很难查到这个方面的记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期刊重视理论研究,不重视实际工作的记录。第二,从事理论研究的不熟悉业务,熟悉业务的不会写文章或者没有时间写文章。希望图书馆能有更多的人从事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