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可口可乐、公制计量和行业标准(2013年6月27日)

 

最近参加了有关标准制定的讨论,不由得想起了30年前的两则新闻:

《人民日报》1986年6月21日第2版"说说公制计量单位的使用"

公制计量单位实行以来,有相当数量的个体营业者和部分国营、集体单位,至今没有更新计量工具。其原因,一方面是有关部门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习惯的影响,有的买卖双方对市制和公制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都弄不清楚。鉴于此,我认为要加强宣传,商店和集贸市场不妨将公、市制计量单位的换算公式醒目列出,如:0.1公斤=100克=2两;0.1米=10厘米=3寸,等。

凡事都有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使用公制计量单位就会由不习惯到习惯;长期沿用的市制计量单位也就自行淘汰了。

《人民日报》1982年6月20日日第7版"可口可乐发迹史"

"可口可乐——美国生活方式的同义语,浓缩在玻璃瓶里的资本主义"。这种说法虽不见得十分贴切,但却也反映了可口可乐同美国生活方式的关系,点出了资本主义发迹的某些特征。确实,这种装在可可豆形瓶子里的软性饮料,尽管缺乏真正的营养价值,而且据说含有咖啡因等药物成份,但自从它于九十多年前在美国佐治亚州一家人的后院被首次酿造出来以后,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不少人的杯中物了。

这些文字,我们回过头来看也许不理解,甚至觉得很好笑,但是当时的人们确实经历了如此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可口可乐,虽然现在还被人们认为不利于健康,但是依然是大众喜欢的饮料,与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无关,更不用提"资本主义"这个标签了。虽然可口可乐与标准无关,这件事情也折射出国人对舶来品的矛盾心理。

至于"公斤"这个计量标准的使用问题,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与国际接轨了。

我们目前经常在讨论业务工作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问题,其实也很相似,也许过30年以后也会被后人嘲笑。

在信息网络日益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可能离开国际大家庭而独立地存在并发展。我们做的工作是要给别人看的,是要参与国际交流的。不参与国际交流,早晚要被淘汰。

虽然走出这一步是痛苦的,走出去是要有成本的,我们早晚要走出这一步。

这个成本包括标准制定过程所需要的成本,也包括为了适应标准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成本。那么,走出去的成本由谁来承担?由哪一代人来承担?什么时候走出去?谁带头走出去?我无法预料。

历史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逆历史潮流而行,势必会付出承重的代价。

此外,关于标准的制定的程序,也有不少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制定标准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涉及行业垄断性的标准,各个单位自然要抢;对于其他类型的标准,单位为了占领制高点,或者个人为了作为学术成果,也要抢。

抢到了标准项目,不管负责人是否得到行业普遍认可,做出来就是成果了,也不管是否能得到采用。这其实也违背了标准的初衷。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制定标准应该考虑:

国际化趋势、本行业顶尖专家的参与、严谨的学风、公开的程序、民主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