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欧洲的觉醒》(修订版)出版(2011年9月27日)

 

今天下午收到快递来的书,是《欧洲的觉醒》(修订版)的样书。大批的书还没有入库,我只是想先睹为快。

虽然是修订,但我也花了不少精力,主要是三年前用了几个月的早晨时间完成的。在出国的机场转机时,还坐地板上做索引。与商务合作三次,比较愉快。

虽然我是第二译者,但我承担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而且这次修订工作主要是我做的,也不计较了。合作者在香港,联系不方便。

修订工作的主要部分第一是修改译文,20年前的文字比较稚嫩,还有错误,现在应该要好很多。

第二是统一译名。当时虽然做过统稿,靠的是卡片排序,难免会有遗漏和错误。

第三是做边码(原著的页码),当时没有做,这是书后索引必须用到的。

第四是做索引,不是简单的翻译,还要重新排序,增加中国读者习惯用的检索点。在制作索引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译名,一举两得。

第五是做地图翻译,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独特的经历。做地图翻译的同时,也对地名进行了核对,印出来觉得感觉不错。

-------------------------

书目信息如下:
原版:
The awakening of Europe / Philippe Wolff ;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nne Carter. -- Harmondsworth ; Baltimore : Penguin, 1968. -- 314 p. : 3 maps ; 19 cm. -- (Pelican history of European thought ; vol. 1) (Pelican books ; A1001)
第一版:
欧洲的觉醒 / (英)菲利普·沃尔夫著 ; 郑宇建, 顾犇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0.8. -- 254页 ; 20厘米. -- ISBN 7-100-00690-2 : CNY 2.95
修订版:
欧洲的觉醒 / (法)菲利普·沃尔夫著 ; 郑宇健, 顾犇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11.9. -- 280页 ; 23厘米. -- ISBN 978-7-100-07659-3 : CNY 38.00

-------------------------

内容简介:

欧洲的中世纪,并不如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黑暗。查理曼于公元800年加冕,标志了西方基督教世界一个密集创造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期的开始。

作者菲利普•沃尔夫综述了早期中世纪思想及其文化的发展,集中论述了那个时代有重大影响的三个人物——阿尔克温、热尔贝和阿培拉德。阿尔克温在公元781年第一次遇到查理曼,从而成为加洛林帝国理想背后的精神领袖;热尔贝是公元10世纪最大统治者们的谋士,在面临拜占廷和阿拉伯世界威胁的时候,见证了基督教欧洲的千年幻想;作为教师的阿培拉德,目睹了最早的农业繁荣、早期十字军的征战以及教皇和帝国之间的冲突。本书此为主线,勾勒出公元9世纪到12世纪欧洲思想、文化、文学的历史脉络。

关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史,国内译著不多,本书填补了一个领域的空白,可供世界史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阿尔克温的时代
第一章 历史背景
第二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
第三章 查理曼及其追随者
第四章 欧洲的文化基础
第五章 加洛林复兴的馈赠
第六章 断裂与缺陷
第七章 结论
第二部分 热尔贝的时代
第一章 基督再临的恐慌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东方世界
第三章 历史背景:西方世界
第五章 热尔贝
第六章 结论
第三部分 阿培拉德的时代
第一章 西方的觉醒
第二章 文化的丰富
第三章 阿培拉德
第四章 阿培拉德的同时代人
第五章 结论

地图
索引
译后记
修订说明

-------------------------

译后记:

关于欧洲的中世纪,人们谈论甚多而了解甚少。在中国,由干介绍这个时代历史的著作或译著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是十分模糊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接触到了沃尔夫的《欧洲的觉醒》一书。我们深深地为它所吸引,并立刻萌生了翻译这部著作的念头。感谢商务印书馆编辑们的帮助,使我们的译著得以早日问世。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黑暗时代是如何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多少人的献身。可以说,没有当时那些默默无闻的修士们为保留、发现、传播濒临埋没的古代文明所作出的极其艰苦的、不懈的努力,文艺复兴时代以至于当今的欧洲就不可能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

本书的第一部分由郑宇建译出,第二、三部分由顾犇译出。由于两位译者都没有深入研究过欧洲的中世纪历史,错误在所难免,敬乞读者不吝赐教。只要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启发,我们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译者

1989年国庆节

-------------------------

修订说明:

欣闻《欧洲的觉醒》即将修订重印,这说明我们20年前的这个选题是很有意义的。当时我们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了它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在本次修订中,郑宇健通读了全文,并提出了修订意见。顾犇补充制作了索引,并在此过程中逐一核对了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尽量采用权威工具书中所用的译名。对于没有惯用译法的专有名词,我们一般根据有关语言的发音习惯音译;但是有些人物先后在很多地方(国家)活动过,我们只好根据经验选择其主要活动的地方,并且根据相应语言的发音习惯翻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可能通过科技的手段对过去的译名进行更详细的核对,得以纠正不正确的或者不确切的译名。文中的地名译名主要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本次修订还补充了书后所附地图的中文翻译。

原文的索引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序,中文索引重新按中译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对于一些古代人名,由于其本来就没有姓,只有区别其他同名人物用的地名或绰号,所以其姓和名之间的前后顺序关系很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学术界都有争议,中国读者辨别起来更有困难;我们基本按原文索引中的顺序翻译,并且提供用于其他检索可能的参见条目,以方便中国读者使用。

重读当时的译文,思绪万千。如果中国有更多人如同书中的人物那样为了保护、保存、翻译、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而努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将会早日到来。书中所提到的"没有图书馆任何知识工作都不可能推进",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责任。

顾犇

2011年3月

我的更多文章:

科学的美感和社会的宽容:读吴忠超"霍金的剑桥"有感(2009-11-28 23:33:04)
我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09-08-16 06:02:39)
做一件事情需要一个人毕生的精力(2008-10-08 20:50:15)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