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读齐邦媛的《巨流河》(2011年2月17日)

 

记得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读书是最大的乐趣。音乐虽然是爱好,但是买机器和带子需要钱,这不是我这样不依靠父母的穷学生所能承受的。现在,传递信息的媒介多了,时间更多地被网络、视频等分享,工作的事情也需要占用业余时间,读书的时间少了。

今年换新办公室,好处就是比较宽敞,也比较安静。早晨可以做一个小时的研究工作,中午可以读15分钟的书。看到齐邦媛的《巨流河》,就有想读的冲动。图书馆里刚到,还没有上架,先编完的一本也已经被借出了。我马上从当当网订购了一本,第二天就到了,而且是面包车送的。司机说外地送货的还没有上班呢。

最近几天安静读书,仍然觉得乐趣无穷,是天堂里的感觉。在享受读书过程的同时,也被书的内容深深地感染着。

几天下来,基本读完了《巨流河》。特别喜欢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作者去台湾之前,她的青少年时代。书中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像CIP上所说的是小说。

作者很感性,多才多艺,描写得很细腻。这是一个纯粹的文艺青年所走过的道路,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专业(英语和文学)十分热爱,自得其乐。

作者80多岁了,记性怎么那么好呢?小时候的事情写了那么多的细节。如果不写日记,很多事情应该记不清楚的。那个战争的年代,写日记可能吗?如果写日记,能保存下来吗?他与飞行员张大飞之间的书信,不是都丢失了吗?

作者独特的家庭背景、独特的身份,使得她能写出这本独特的书。

我了解过一些关于1949年前后大迁移的历史,作者却不是随迁移潮过去的,而是因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买了往返机票过去的,就没有再能回来。

虽然写的是个人的经历,却折射出中华民族的那段苦难的岁月。她在青少年时代就从东北到南京再到重庆和武汉等地,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她在读书的时候居然能有幸得到名家朱光潜的指导!这些经历,都使得她今后能成为"台湾文学的守护天使"。

书的后半,讲得比较多的是台湾的事情,而且对作者后来的工作情况描述比较多,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太大,所以就较少共鸣。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