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新民晚报》上的一则消息,说是三吋软盘正式退出市场。这说明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的程度,三吋软盘不再需要了。
想当年,要复制软件,都要靠三吋软盘。一套Word6.0软件,要用一盒(10个)三吋软盘来保存。软盘可靠性差,一套软件里如果有一张软盘损坏,就不能使用。当时的硬盘也很小,最多也就几百MB,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放在硬盘里面。
前年办公室搬家的时候,我收藏了一些三吋软盘,还有不少五吋软盘,甚至还有几张八吋软盘,它们以后都可以作为文物,卖大价钱啊!现在的USB盘,可以储存N多GB的东西,远远超过过去的硬盘,软盘更没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报纸上的解释明显错误的。记者说,为什么计算机上没有B盘,是因为A盘是三吋软盘,B盘是五吋软盘,而五吋不再使用,所以就没有B盘了。这个解释很牵强,明显是不懂技术或者是不懂历史的人写的。其实,计算机上有两个软盘驱动器的接口,随便你装三吋或五吋软盘都是可以的。最早的时候,硬盘很小,大家就用两个软盘驱动器,用于软盘的复制。于是,A盘和B盘可以都是三吋,也可以都是五吋,或者是一个三吋一个五吋。到五吋软盘基本淘汰的时候,就剩下一个或者两个三吋驱动器了。即使要两个软盘之间复制数据,也可以通过硬盘作为中介进行,因为那个时候硬盘已经足够大,而且有不少可以复制软盘的软件,于是计算机上装B盘的越来越少了。
过去系统出现故障,就必须用含有系统的A盘(三吋或五吋)来启动,并诊断故障。后来,光盘和USB盘也可以作为引导盘,A盘的作用逐渐淡化,直到现在基本消亡。
至于八吋软盘,我自己没有用过,但是我的一个哥儿们用过,大概是在1993年左右。当时我的计算机是康柏(Compaq)386,是当时最好的品牌,有一个串口可以接那种驱动器,他周末到我办公室来做数据传输。那个时候,其他计算机只有并口,没有串口。有时候我也用这两个口作为数据传输,速度是很慢的。几兆的数据要传半天,不过也比软盘之间的传递快很多。
本周末去了一次中关村,感想颇多。记得当时买一个康柏电脑用了3万,而我们的工资都不到四位数。现在,我们的工资已经达五位数,一个普通家用电脑主机只要2000元,觉得实在是太便宜了!
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