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环境中的图书采编工作

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 顾犇

 

[摘要] 本文回顾了国家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的历史,总结了最近几年来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者认为,在国际编目界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处理要几个关系,抓住机遇,努力使国家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图书采编 国际化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的总书库和全国书目中心,这两个重要的职责都必须由书刊资料采编工作人员来承担。图书采编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和服务质量。

  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领先的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编工作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轨道,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家图书馆的领先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一、近几年的成就

1.规范化和标准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图书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与业务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化是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通过参与制定有关的标准,我们的员工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我们参与编写的标准和规则有:

  我们还编写了《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使用手册》、《西文编目实用手册》(2004年出版)、《外文文献采访工作手册》(2004年出版)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手册,为采编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通过Aleph500系统实现多种文字的编目以后,我们面临着各个文字编目标准统一的问题。图书采编部正在积极探讨日语和俄语图书的编目格式和编目标准,近期内即将推出相关手册。

  这几年的工作表明,国家图书馆在国内图书采访和编目领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业务培训方式,基本实现了业务工作的规范化。

2.数据库建设的进展

  国家图书馆的中文编目工作起步相对较早,中文编目人员用NEC的ACOS系统和文津系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编目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培养了一批人才。然而,外文编目工作一直采用光盘套录数据并打印卡片方式进行,没有实现实时的联机编目,俄文等小语种图书只能依靠传统的卡片编目。

  2002年,Aleph500系统的启用使得我们能够在一个系统中实现采编工作的统一管理,并实现多文种的处理。通过采用Aleph500系统,国家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的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质量大大提高,主要有如下变化:

3.采访工作的改进

  通过调整,采访人员的素质大大提高;我们采用了一些有关催缴和采选的新措施,中文图书的采全率显著提高。外文图书采访人员有计划地补充缺藏图书,并清理积压,提高了馆藏(特别是社科名著和中国学图书)的质量。2005年,我馆还对外文书刊的采选工作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方针。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随着新技术的采纳,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普及,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传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已经不能适合我们的需要,有些过去没有显现出来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目前,我们的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数据质量问题

  由于工作量和人员定岗的问题没有最后解决,采编部大部分科组都超负荷工作,导致数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重视。我们应该一方面建立和健全逐级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另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员工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常规的业务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2.联合编目问题

  1. 联合编目的服务范围偏小:目前所提供的数据只是中文普通图书的数据,但是用户对其他类型资料的数据需求和对外语数据的需求尚不能满足。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软硬件,为服务的进一步扩大做好技术保障。
  2. 联合编目的用户偏窄:我们所争取到的用户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代表性。如果要改善这一状况,我们不仅要在技术更新上下大工夫,而且还要努力与其他系统的图书馆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发展自我,在交流中确立国家图书馆的地位。
  3. 数据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大:我们曾经将我们的数据销售到国外,但是现在却几乎退出了这个市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利用中外文联合的优势,向国际靠拢,向外界提供国际上普遍可以接受的数据。

3.规范控制的问题

  我馆的规范控制工作起步较早,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规范控制在编目中的特殊性,至今国际上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对于中文而言,处理规范控制问题又有其特殊性。所以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规范控制工作还处于不很完善的阶段。新的Aleph500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规范控制的技术手段,我们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规范数据的质量。国际上最近几年正在讨论规范控制的功能需求问题,我们应借鉴其成果,在规范控制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此外,西文的规范控制工作应该完善,日文、俄文的规范控制问题也应该开始考虑。

  最后,如何建立各种文种规范数据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涉及中文规范数据库和外文规范数据库之间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还涉及外文数据库中各种文种的规范数据之间的关系问题。

4.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1. 回溯数据的质量问题:若干年以前完成的中文图书回溯数据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我们在挂接条码的时候经常发现此类问题。这需要我们从事单册挂接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编目水平,耐心细致的改正错误。
  2. 外文数据回溯和清理积压工作
  3. 补充遗漏的图书:由于历史、政治、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我馆缺藏不少有价值的图书。尽管我们已经逐年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缺藏图书,我们还应该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一步补充缺藏的图书,使得国家图书馆真正成为全世界的中文图书和中国学图书的中心。

5.各种文献类型的编目缺少标准化

  尽管我馆已经对各种文献的编目工作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一些特殊类型文献的编目工作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例如,无论是中文乐谱还是外文乐谱,目前都按普通图书的方式进行编目,没有真正依据相关的标准。

6.非正式出版物的入藏

  世界上许多国家图书馆中,对文献的收藏标准不是根据其是否正式出版物,而是根据其文献价值。在我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费的原因,中文文献的收藏主要侧重于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出版物,有时候还以是否具有ISBN作为标准,从而在我们的馆藏中缺少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献。如果我们有专项经费,能采用业务外包的方法,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7.高层次人员短缺

  我们还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图书采编人员,能了解国际最新动向,能研究新问题,能将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

8.多部门工作标准不一致

  我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的采编工作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对统一标准带来了困难。特别是采用集成系统以后,在不同的标准指导下制作出的不同文献的数据对数据库的质量造成了危害。如果在机构上有所调整,我们就可以发挥采编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优势,统一管理全馆的编目工作。

9.少数民族和外语的问题

  有一些小语种图书没有编目人才,而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图书的编目标准与中文和外文的编目标准都有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中国出版的朝鲜文和朝鲜出版的朝鲜文图书如何统一处理的问题,还有待探讨。

三、一些热点问题

  近年来,国际图书馆界组织讨论编目规则、编目标准的修订,成为热点问题。在文献采访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人们重新考虑藏书建设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1.多载体资源建设问题:

  在文献资源建设领域,多种载体的出现使得图书馆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种载体之间的收藏数量。特别是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深入讨论。对于一些科研单位而言,放弃印刷型,转向电子资源已经是一个趋势;但是对于国家图书馆而言,我们不仅要考虑使用便捷和使用率的问题,还要考虑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战略性的资源配置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要重新思考“拥有和存取”的关系问题。

2.资源共享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于传统文献资源,大家通过网络检索到各个图书馆的资源,所以资源共享的可操作性就更强了。对于电子资源,我们更要考虑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图书采选的协调机制,并将联合编目中心的工作扩大,形成全国图书馆的联合目录,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3.《书目记录的功能要求》的问世

  为了针对各种不同载体的文献有一个统一的编目标准,1998年IFLA组织的一个调研小组完成并出版了《书目记录的功能要求》(FRBR),通过实体、属性、关系等概念,揭示了作品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书目记录的一些基本要求。该文件已经成为国际编目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并将成为今后各国修订编目规则的依据 。

4.《英美编目条例》的修订

  自从《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AACR2)1978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国际编目界的一部重要的规则,许多国家的编目规则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参考了AACR2。20多年来,该规则尽管经历过若干次修订(1988, 1998, 2002),但是其主体结构和思想没有改变。2003年,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描述各种类型的文献(特别是电子资源),允许灵活使用各种级别来描述文献,更好的共享书目记录,兼容各种不同的编目格式,使用于各种不同的信息组织系统,采用FRBR的思想和术语,大家开始考虑修订出版AARC3或重起炉灶成为《资源描述和检索》RDA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计划2008年出版新版 。该规则的修订,是国际编目界的一件大事。该新版出版以后,我国的编目规则肯定也要考虑类似的修订工作。

5.《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修订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从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的著录,在国际编目的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近,有关人士已经认识到有必要修订ISBD,并形成一个集成的统一的文本。如果该文本在近期问世,也会对我们的编目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6.元数据标准问题

  随着数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描述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标准的讨论也十分热烈。我们的图书馆员不仅要研究自己工作领域内的最新进展,还应当关注相关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例如,我们应当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内的元数据规范和标准,它们是文献编目工作的延伸,也是今后潜在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当在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几个关系

  以上热点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了了挑战。我们如果抓住机遇,就可以在采编理论和实践的前沿站住脚跟,进一步提高国家图书馆在全国采编界的地位。但是,跟踪这些前沿领域的发展,需要我们很强的科研能力,也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胸怀来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世界各国的用户面前,接受大家的检验;同样,国际化的趋势也要求我们在编目格式和规则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充分借鉴国外采编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要处理要如下一些关系:

1.中文与外文的关系

  过去,我馆的中文编目和外文编目采用不同的格式,使用不同著录规则。但事实上,中文著录规则和编目格式的最早版本都是通过吸收国际标准的养分而产生出来的。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中,我们更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中文和外文编目之间的交流,促进我馆编目工作的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另外,我们的中文数据要走出国门,也需要学习国外的编目格式和编目规则;只有采用国际通行的格式,我们的数据才能走出国门。目前的机构设置为我们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国际图联的有关规则大多数是西方人参与制定的,可能对东方文化缺少充分的考虑。我们有责任加强国际交流,让国际编目界了解我们的思想,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2.采访与编目的关系

  过去,图书采访与图书编目是独立、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采访部门主要负责文献的采集,有自己的目录体系,主要与出版社和图书发行业打交道;编目部门主要负责文献的著录、分类和加工,主要遵循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但是,随着计算机集成系统的采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采访和编目工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采访和编目公用一个书目数据库:这需要采访人员也要了解编目工作,也要学习著录格式和编目规则。采访人员和编目人员在数据制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重叠。
  2. 共同的著录标准:由于采访人员在开始就是负责创建简单的书目记录,有一些具体的规则需要采访人员和编目人员协商解决。例如多卷集是分散著录还是集中著录,如果在采访科组没有解决好,编目科组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修改、合并记录。这就需要采访和编目环节之间的协调精神。
  3. 编目数据的对外发行:现在,许多书商为了推销自己的图书或者为图书馆提供增值服务,都开始采用图书馆的标准,用MARC格式进行编目。许多书商的数据都是采用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或者直接聘请国家图书馆的人员工作或指导。这样,我们的编目工作又与采访的源头建立了联系。如果这个工作做得好,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采访人员的工作。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图书采编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理论,我们就无法提高实践水平,无法应对新形势的新变化,无法实现国际化与标准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唯理论,不能钻牛角尖,一切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图书采编部曾经出现过一些全国一流的专家,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我们还是缺少即懂理论又能做好实践工作的人才。我们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做好工作,而不是形式上的出人才。

4.历史与创新的关系

  采编工作要尊重历史,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尊重历史而不改正过去的错误。从采访角度来讲,图书订购要有延续性;但是如果过去订购的书没有价值,我们不能为了机械地保持连续性。同样,编目规则是一个时期大家所要遵守的规则,但是如果过去的规则是错误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担心改正错误的成本而不改正。我们总的出发点是做好工作,而做好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所创新。

5.国家图书馆的地位与学术争鸣的关系

  国家图书馆的地位决定我们要在全国图书采编领域内成为领头羊,并要在制定标准和政策方面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依仗国家图书馆的地位而强迫别人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我们要在有关业务问题上,积极展开学术研讨,形成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带动全国同行共同提高。

6.国际化和本地特色的关系

  国际化是编目领域内的一个趋势。只有大家采用同一个标准,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中文文献有其特殊性,存在其他语言所没有的特点。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中国特色,拒绝接受国际标准,更不能闭门造车。

五、采编的一体化和机制创新

  图书采编工作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机构设置,其中包括采访和编目分开、中文和外文分开、选书工作独立等多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着其历史背景,体现了我馆领导对各种业务模式尝试的思想。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去的模式有的不再适用,有的因素却仍然发挥着作用。根据1998年以来的实践经验以及2002年新系统启用后的流程,我们认为中外文融合、采编一体化的机构设置对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机制。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强中外文的交流,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我们也可以通过采编的一体化,统一著录标准,简化业务工作流程,更好地为联合编目中心用户服务。

  但是,随着业务量的飞速增长,我们的现有人员已经不能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新增的业务和专项任务。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路去解决新的问题。近10年来,业务外包已经是图书馆界普遍接受的思想,并为众多图书馆所采用。我馆在新的形式下,可以尝试业务外包工作。具体想法如下:

  1. 新增的业务:我们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的做法,完成新增的业务。例如,硕士论文的采编工作是完全新增的工作。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大量人力问题。所以,可以依赖外包公司来完成这一部分的工作。
  2. 今后将要新增的工作:如果我馆要增加新的工作项目,例如少儿图书、非正式出版物的采编工作,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外包的方式,我们可以做到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3. 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对于采编部的非核心业务,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逐步外包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哪些部分外包,哪些部分保留,要认真考虑。


  我们一方面要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慎重考虑业务外包的环节,避免产生新的问题。

结论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抓住机遇,就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国家图书馆在该领域内的地位;我们只有迎接挑战,才能培养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努力使我们的采编工作和采编人员在业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上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

参考文献:

  1.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 final report / IFLA Study Group on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München : K.G. Saur, 1998.
  2.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RDA: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ca/jsc/rda.html
  3. 李仁年. 北图外文采编部今昔. 北京图书馆通讯, 1988(3), 21-24.
  4. 邵文杰. 九十年来外文文献的采访.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9.9 (3), 3-10.

国家图书馆第八次科学讨论会征文,2005年9月9日(《文津论坛──国家图书馆第八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选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2月)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