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流通环节的发展趋势 / Trends of Book Trade
 

顾犇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采访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优劣。有人认为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核心是编目,我认为采访工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它,而且在管理和运作上更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联系不那么密切的图书流通的几个环节──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书店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

  在西方,《在版书目》的体系已经将出版社、书店和图书馆紧密结合了起来,但是中国尚未走到这一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读者或图书馆想买书而找不到图书,而出版社或书店想卖书而不知道谁想买书。在10年前,我在《中国出版》杂志上(1991年第9期)就阐述了这个观点,在2002年的《出版经济》杂志上也重申的这个观点。上90年代末,有公司尝试制作中国的可供书目,但是没有成功。最近,一些民营书店(如人天书店)又在关注这个概念,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网上书店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机制,但是也是限于销售本店的库存图书并且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而不是图书馆员。

  希望能够有一个有权威性的机构来牵头这个工作。我认为,这事情应该由新华书店或新闻出版总署这样的机构来完成。

  我认为,书店的竞争不应该只停留在价格的竞争上,而应该重视服务的竞争。服务主要体现在订单的满足率上,其它还包括附加服务,例如提供MARC数据格式,提供图书装订服务,提供目次信息等等,一些古旧书店还可以提供绝版书的寻找服务。

  另外,新华书店在图书供求关系中应起更大的作用。现在,新华书店的运行机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需求。例如,有些书应该比较畅销,但出版社是根据新华书店的订单来确定印数的,而新华书店的订单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没有科学的依据。

图书馆采访工作自动化的体现

  许多图书馆甚至不用集成系统做采访工作,其关键问题是采访工作的自动化涉及与图书馆以外书店的交往,还涉及财务核算的问题,关系到不同的行业,很复杂。

  我认为,书店应该为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自动化做出贡献,而我们图书馆员也应该做一些事,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发展。例如在外文图书领域,在我们图书馆馆员的推动下,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已经开发了专家选书系统,其本质就是电子商务系统。

  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的模式,图书馆馆员可以在集成系统中通过一定的协议来进行数据传递和发票处理工作,但是真正实现这个功能的图书馆尚不很多,而国内的图书馆就几乎没有这项功能。我认为,从事采访工作的图书馆馆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向书商提出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图书馆是服务对象,他们的要求是书商所必须考虑的,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环境推动中国图书发行业向自动化发展。

图书馆编目工作亟待加强

  图书馆的采访目录在自动化环境下就是书目数据,需要进行编目。但是编目一般在采访以后进行,而书店又想利用编目的数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关系。目前,图书馆采访人员想利用书店的数据,但是质量太差,错误又多,几乎不能用;而书店又想利用图书馆的编目数据,提供检索服务,为图书馆配送数据,但是时效性又不能满足。我知道有些人正在考虑这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CIP数据的问题,希望新华书店能在此方面能有新的进展。

  首先是提高数据的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图书馆的需要。其次,为使图书馆馆员能在自己的系统中直接下载书店所提供的数据,需要研究图书馆领域的一些技术标准,例如Z39.50协议。

  当然,要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只要图书馆采访人员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推动有些工作向前发展。

 

(本文原为2004年10月26日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经过本刊编辑整理加工而成,与讲话稿略有出入).


《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Library Supplement of Xinhua Book News),2004年11月5日,第B5版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