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巧遇大病初愈的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教授。他听说我们是为筹备国际图联大会正在找他的,便毫不犹豫,马上把我们请到家中,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谈起图书和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治学离不开图书馆,不管是文法理工农医以及其它学科,无不如此。钱老讲道,我带研究生,首先要求他们学会查资料。要他们去图书馆按关键词把最近三年内出版的有关文章找出来看,还要找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来看,从中发现重要的问题,看看哪些已经解决,哪些尚未解决。这时,我再帮学生分析,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在三年博士研究生期间根据现有的财力、物力和个人能力所能够解决的。再让他去查资料,读书,然后提出计划,作“开题报告”。这以后,就可让他独立去完成了。这样定下的课题都是世界上该领域内的热门题目,研究工作也能够出成果,容易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信息的重要性了。如果没有信息,光靠自己拍脑子,就会走许多弯路,也不易走到学术的前沿阵地。
谈到图书馆的现状,钱老认为要把它放到信息社会的条件中来看待。他说,学科的进步是在学科的内在矛盾和外部需要的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过去,社会比较闭塞,掌握信息的人是少数。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检索,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过去几十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现在可以放在一张光盘上随身携带;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范围也更广,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 网络查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后,传统的图书和图书馆当然仍然会继续存在,但是,我们更要注意日益发展的新型图书馆,例如电子图书馆。读者只要坐在计算机终端前,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为我们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钱老继续说道,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增大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所有的信息都背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能够判断信息的优劣,了解信息获得的途径,对信息进行分析,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最简便的途径获得最有用的信息,为人类造福,这正是我们新型图书馆员应该做的事情。图书馆员不会失业,但必须是新型的。
接着,钱老从“科教兴国”中引发出图书馆的重要性。他说,要搞科教兴国,教育必须紧紧跟上。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有科学家的水平,好的教师都要自己动手作研究工作。要做研究工作,就要靠图书馆。我刚到上海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学校在全国排在500名左右。我首先抓图书馆,订购了国际上许多重要的科技期刊。在此基础上,我要求教师们围绕着上海企业的科技问题进行研究。几年下来,学校的水平逐步提高了,现在已进入前30名全国优秀之列,并逐步向第一流的大学迈进。
钱老侃侃而谈,谈到自己的治学体会。他说,30年代有人统计,全世界的信息量10年翻一番。这样,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十年以后还有一半可用。现在,据统计,信息一年半翻一番,两年后就会有许多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图书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自己研究的范围很广,也很杂。自己碰到什么现实问题,对什么感兴趣,就研究什么。我没有学过电机,但因为遇到一些电机问题,看了一些资料,有所体会,写了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照我这样干工作,更是离不开图书馆。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不想占用钱老太多的时间。但是钱老仍然余兴未尽。他说,我热爱图书,我自己家就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他带我们上楼,参观了他的书房,只见两面墙从上到下都是书,里面有英文原版的大套《数学和物理杂志》、《应用数学和力学》以及钱老在其中任编委的《国际工程科学杂志》等科技杂志,涉及数学、物理、力学和工程等方面,大约有170多种。钱老风趣地说,这还是一小部分,我的所有藏书要几倍于此。
看着这一本本的图书,我们想到,钱老在学术上作出如此大的成就,要看多少书,去多少次图书馆啊!钱老自己的经历,也充分说明了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重要性。
临别的时候,钱老一边送我们,一边再三叮嘱:“图书馆是信息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
《光明日报》,1996年8月26日,第2版(“名人与图书馆”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