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 ——早期传教士汉语著作介绍

 

顾 犇

  荷兰英特文献公司(IDC)最近出版了一套题为《中国与基督教传教士——早期传教士汉语著作集》的缩微平片,其中收入了大量传教士在广州、澳门、福州、上海等处的教会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著作。这些著作共有 708 种,分为 10 类(参见附录),大多为 1830 年以后美国对外传教委员会传教士到达中国后一个世纪内寄回波士顿当局的小册子。 1960 年,这一委员会的公理会派继承者们将这些资料移交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并由赖荣祥(John Yung-hsiang Lai)编制成检索目录。英特公司的缩微平片就是以燕京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制成的。

  这些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分析路线,揭示了传教的策略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此中看出,基督教传教士是如何用传教的语言出版其福音书以及进步思想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表现了在中国这个特别的国度的传教方法。当时,中国官方认为传教是从事颠覆活动的一种手段,民众也拒绝接受外国人的存在和外来思想。尽管如此,主要由美英两国的在华传教士们在中国创办了长驻机构并且接受中国人加入。在受聘的中国教师和皈依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美国传教委员会的传教士们步传奇式英国传教士罗伯特·莫里森(Robert Morrison)等人之后尘,开始了基督教在华的传教活动。

  传教士们努力掌握古老而优美的汉语书面语言,阅读汉语古籍和政府公报,甚至还阅读指谪基督教的读物。此外,有些传教士还掌握了一些汉语写作技巧,用以翻译经文、撰写说教文,并且传播他们通过自己国内的开明教育所获得的西方文明中的世俗知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该项藏书着重揭示了这一过程。

  传教士们的汉语并不精确,但是他们的著作却使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有机会了解那些不同寻常的知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著作中所用的术语很多都来自于佛教和道教等哲学文献。这套文集也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作者们用可读性很强的方言记录了各种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日常生活,以及基督教的仁慈、救世思想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

  我馆已购入这套缩微平片,经整理以后即可与读者见面。它将弥补我馆在这一领域中馆藏的不足,为研究中国近代使提供更丰富的史料。

附录:《早期传教士汉语著作》类目

. 基督教总类

  如《真道问答浅解》(1829年)、《耶稣教要旨》(培端著,1863年)等;

. 圣经

  如《圣经择要》(1869年)、《圣经百科全书》、《旧约六经新解》(1927年)等;

. 神学著作

  如《天道溯原》(丁韪良著,1872年)、《神道要论》(1910年)等;

. 礼仪著作

  如《榕腔神诗》(1965年)、《圣诗乐谱》(1906年)等;

. 教会史和传记

  如《中国基督教的开山事业》(1960年)、 《永息教案策》(1898年)、 《基督教入华》(1895年)等;

. 历史和地理

  如《地球说略》(1855年)、 《万国通鉴》(1882年)、 《在中国五十年》(司图雷登回忆录)等;

. 人文

  如《性海渊源》( 1893年 )、 《儒教衍义》( 1895年 )、《五教通考》(1879年)、《天路历程》(1856年)等;

. 社会科学

  如《醒世要言》( 1838年 )、 《支那人之气质》( 1903年 )、 《理财学》( 1902年 )等;

. 科学和技术

  如《格物入门》(丁韪良著,1868年)、《微积渊源》(1874年)、《西学启蒙》(艾约瑟著,1898年)、《航海简法》等;

. 生理学和医学

  如《全体阐微》(柯为良著,1881年)、《身理启蒙》(1898年)、《协和医学堂徵信录》(1910年)等。


《国际汉学·第二辑》,中国大象出版社,1998年,第473-476页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