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2月4-6日
地点:德国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
主办:国际图联(IFLA)编目专业组《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
承办:德国国家图书馆
出席人员:《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成员12人,来自中国、韩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
经费来源:
1. 国际图联:给部分经费困难的成员提供往返机票,本人得到了资助。
2. 德国国家图书馆:提供会议室,提供茶点,给部分经费困难的成员提供图书馆内的公寓(本人是三名在公寓居住的成员之一)。
3. 自理:交通、饮食全部自理,甚至主办方也不出资招待吃饭。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s)是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关于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从1971年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历史。
ISBD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例如法国)被直接采用为国家标准,在一些国家(例如中国)作为本国编目标准的基础。
中国最早于1983年开始介绍ISBD,出版过若干部分的翻译版本。2007年ISBD统一版(初版)出版以后,本人翻译的中文版也随之于2008年出版。
本人于2005年起担任国际图联编目组常设委员会委员兼秘书,2007年起被吸纳为ISBD修订组成员(任期为2007年-2015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直接参加国际编目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国际化有很深远的意义。
1. 主要讨论ISBD的具体修订细节:八个大项目逐个讨论。用了两天半的时间。
2. 确定修订版的出版日期和出版方式:大约在2010年底,考虑采用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
3. 确定翻译计划:西班牙语版随后马上出版,中文版可能在英文版出版后半年内出版。其他委员还介绍了法语、意大利语等翻译版的计划。
4. 德国国家图书馆的编目格式:德国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介绍了他们准备取消MARC21中子字段标识符的计划,大家提出了一些意见。
5. 国际图联编目标准的未来:OCLC的Glenn Patton向大家介绍了他主持的国际图联编目标准未来调研组的设想,认为在现有的图联机制(2009年改革后)不利于编目标准的发展和推广,想征求大家的意见,向图联上层提出建议。
1. 首次工作会议的经历:ISBD修订组一般在国际图联大会期间要开2-3次会讨论修订细节,但是图联大会日程紧张,大家没有大块的时间详细讨论问题。这次本人能亲自参加这样的会议,感觉很有收获。会议的组织模式、讨论方式等细节,都值得中国图书馆界借鉴。
2. 中文特点被修订组采纳:中文期刊名称的变更情况与国外其他图书馆不同。2006年在韩国召开国际编目专家会议的时候,中、日、韩代表就提出过修改建议,但是一直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2009年8月在米兰参加国际图联大会的时候,本人和韩国委员李在善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2009年9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的ISSN中心主任会议的时候,大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本次会议上,大家正式讨论了措辞如何修改,最后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一个小问题的解决,用了那么多年,可见国际协调是多么不容易。不管如何,问题得到解决,就是我们的成果。
3. 非正式交流:关于图书馆人员管理问题,因为我馆正在调研阶段,在吃饭的时候顺便问了美国图书馆员的有关情况。我了解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每年由上级考核下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工作,对研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大家都不得不要做研究。研究分很多方面,包括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术组织等。论文的长短和质量不一样,当然结果也不一样。如果参加学会,当主席或者秘书之类的,也算工作成绩。年度考核的测评人员每年都要变,测评结果供管理人员参考,不是唯一的依据。
4. 会后交流:会后,与法国同行讨论了我与法国人合作的《中文无名氏经典著作》的问题,我们商量了如何处理2009年2月全球评估带来的一些意见,争取一个月内完成,上半年出版。
1. 缺少对德国图书馆的了解:会议日程安排太紧。尽管在德国国家图书馆开会,但是没有时间参观这个图书馆,只能看到其外部建筑和图书馆大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 国内上网不便不利于学术交流:ISBD修订组平时工作要使用美国的一个Wiki网站,进行讨论修订细节。中国屏蔽了这个网站,妨碍本人更深入地发表修订意见,也无法看到别人的意见。一个80岁的美国老图书馆员定期给我下载有关信息,解决了部分问题。
中文采编部顾犇
2010年2月9日
Updated 9/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