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图联工作的回忆

 

■外文采编部 顾犇

国际图联是专业性国际组织,是图书馆界交流的国际舞台。我与国际图联的缘分是从1996年开始的。当时我担任北京国际图联大会的快报组编辑,在蒋伟明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快报信息的校对和编排工作。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当时,我们能用上电子邮件就已经是很先进的了,要输入法语等各种语言的特殊字符则比较困难。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难题,圆满完成任务,使我也大致了解了国际图联的运作流程。

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我就获得了图联的资助,得以参加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图联大会。那是我第一次独立参加国际图联大会,我深切地感受到图联是一个学术内涵很深厚的组织,更敦促我要努力学习。那年,杜克同志率领的中国图书馆代表团提出动议,将中文作为国际图联工作语言。因为我打字速度快,大家让我马上找一台电脑打印文字稿。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图书馆员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经过将近10年时间,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参与国际图联工作。2005年起,我担任国际图联编目组常设委员会委员等工作,至今已经9年。回顾一下,收获不小,我所做的事情主要有大会组织、编目规则讨论、大会征文评审、大会论文翻译、会议纪要的起草、撰写《编目组通讯》稿件等等,还客串了几次发言。

除了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外,我还担任了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秘书兼第四专业部(书目控制)协调委员、《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修订组成员、《国际图联杂志》编委、UNIMARC永久委员会委员。在担任秘书的四年内,我协助主席进行会议组织工作,并撰写会议纪要。作为ISBD修订组成员,我多次向国际专家反馈中国编目专家的意见,推动ISBD统一版在2011年出版时充分考虑东亚的特殊情况。作为《国际图联杂志》编委,我定期审阅各种论文,参加编辑部的工作会议。

作为编目组常设委员会的委员,我参与了2006年(韩国首尔)、2007年(南非德班)、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2009年(意大利米兰)、2012年(芬兰赫尔辛基)图联大会编目组分会场论文评审工作。在每年图联大会前夕,组织志愿者翻译编目组、书目组、UNIMARC核心活动等分会场的发言,特别是几乎翻译所有编目组的大会发言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定期为《编目组通讯》(SCATNews)撰写通讯稿,已发表介绍中国图书馆界工作进展的文章七篇。在一年一度的大会期间,我一般要参加十来个会议,例如专业委员会的两次会议、工作组的两次会议、与编目相关四个专业组的分会场发言、抽空旁听其他专业组的会议等,日程排得很满。

为了充分发挥委员的作用,我紧跟国际编目发展形势,组织翻译了几个重要文件,包括:《国际编目原则声明》(ICP)、《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数字时代的国家书目:指南和新方向》(National bibliographies in the digital age : guidance and new directions)、《IFLA编目原则 : 迈向国际编目规则, 4 : 第四次国际图联国际编目规则专家会议报告书》(IFLA cataloguing principles : steps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code, 4 : report from the 4th IFLA Meeting of experts on an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code, Seoul, Korea, 2006) (德国绍尔出版社出版,2007年),还独立翻译了ISBD统一版的两个版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2011年统一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2.4)、《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3),提供包括在各种语言的样例(Full ISBD Examples)中的中文样例,完成了《无名氏经典著作:中文文献》(Anonymous classics : a list of uniform titles for Chinese works)的起草(国际图联,2011年出版)。

为了积极参与图联的活动,向国际同行介绍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情况,增强沟通与了解,我多次在国际图联的会议上发言:2011年,在波多黎各圣胡安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迎新会(Newcomers' Session)上发表题目为“中国图书馆员在图联大会上的经验”(Experience of a Chinese Librarian at WLIC)的报告;2006年,在韩国首尔的国际图联大会书目组分会场发表题目为"中国国家书目的进展"(National Bibliographies: the Chinese experience)的报告;同年,在韩国国家图书馆召开的国际编目专家大会(IME ICC4)上发言,题目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国际编目原则》之间的异同”(Chinese Cataloging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 a Report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还担任该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作为第一工作组(个人名称)组长主持第一分会场的讨论。

除了编目专业工作以外,最值得我骄傲的就是国际图联中文语言工作组的工作。从1997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图联大会上,我见证了中国代表团提交“将中文作为国际图联工作语言”提案的全过程。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经过中国图书馆员多年的艰苦努力,2006年国际图联中文语言工作组终于成立,我们尤其珍惜这一胜利成果。2006年我在快报组帮助校对稿子,2007年作为同声传译组的带队,获得圆满成功。看到现在年轻人做得越来越好,我感到前辈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

回顾过去,我认为做图联的工作有几个特点:第一是“义务”,没有任何报酬。第二是“分享”,及时把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分享给中国同行,不独占资源。我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对中国同行有用,推动本领域的事业发展。第三是“辛苦”,我们经常还要做大量其他工作,例如2012年我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代表团副团长带领不少团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图联大会,在完成各种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尽量参加所有的各种专业会议,如此忙碌的日程,没有时间休息,更没有时间观光和购物。

国家图书馆给我机会参加图联工作,使我拥有了更多的进行专业交流的机会,也使我能够站在国际的视角来看问题,我也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毕竟中国图书馆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代表了那么多中国图书馆员,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九年过去了,也希望我的努力能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一些推动作用,更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参加国际图联工作的回忆",《记忆国图:国家图书馆105周年馆庆纪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9月,第415-418页;约3千字。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