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21书目数据格式使用手册

主编:高红、顾犇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


前 言

  近年来,随着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编目工作在组织与揭示文献资源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编目的任务是对文献资源进行整序,向读者揭示文献的信息,提供检索途径。机读格式正是实现这一人机对话的界面语言。

  机读目录是世界各国在计算机环境下描述、存储、交换、控制和检索书目数据普遍遵循的规范标准,最先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65年开始研制。次年,由它生产出MARC I磁带,随后又发行了经过改进的MARC II英文图书磁带。因MARC II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研制,又称LCMARC,其内容最初仅提供图书文献类型的编目,1983年改称USMARC,同时开发出其他6种不同文献类型的MARC格式。可以说,MARC21是从MARC I、MARC II、LCMARC、USMARC发展而来的。在这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MARC21还经历了1991年的格式一体化以及1994年由英、美、加对UKMARC、USMARC和CANMARC的整合协调过程,其产物就是1999年推出的MARC21。MARC的诞生规范了图书馆书目信息,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在MARC格式支持下,各数据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联合编目和联合目录应用。MARC的使用大大加强了文献的记录功能,加深了文献的标引深度,为大规模网络化编目和目录数据共享提供了坚实基础。

  今天,电子出版的迅速发展、资料类型的推陈出新以及网络资源的海量增加对现有的编目规则和MARC格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图书馆目录有效回应用户的期望与需求,如何按照一定格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如何更有效地编制书目记录,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问题,MARC的不断扩充与元数据格式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受到MARC的影响和启发,人们结合当今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大众需求,开始对网络检索、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以及新一代元数据XML、RDF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新一代元数据研究的同时,MARC格式已成为其他元数据格式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图书馆界,MARC格式更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和发展MARC。因此,对机读目录格式应用的深层次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强化数据管理,提高数据库建设效率,2003年春,国家图书馆馆级科研项目“MARC21使用手册”正式启动,该项目由采编部长期从事西文编目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承担,历时一年半而终稿。“MARC21使用手册”科研项目包括书目数据格式和规范数据格式两册,旨在为国家图书馆及各类型图书馆提供编制西文书目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较为规范的参考依据。

  总体看来,该手册突显了如下特点:

1.遵循国际标准,反映MARC21的最新变化,以适应未来发展

  手册的编写在严格遵循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1999)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MARC 21 Concise Format最新网络版以及2000年以来美国国会图书馆网页上发布的大量相关文件,同时还参考了OCLC Bibliographic Formats and Standards和CONSER Cataloguing Manual的最新网络版,对格式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此外,由于ISBD、AACR2的修订,必然影响到MARC21的相关内容,这些新变化在手册中也得到较好体现:如新术语“连续性资源”、“电子资源”等的采用、书目记录头标/07字符位增加代码“i”,表示集成性资源,还有新增加的026、031、038等字段均纳入手册。需要强调的是,该手册不是MARC21原文的翻译本或简化本,而是一个完全本地化的版本。

2. 实用性强,通过实例,深入浅出传授MARC编目技巧

  手册根据编著者编制MARC书目记录的实践经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重点落于各个字段的应用说明和实例分析中,力求文字的通俗易懂,适用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连续性资源、电子资源、测绘制图资料、乐谱、录音资料、可视资料及混合型资料。

3. 突出特色部分

  手册突出了不同类型文献的编目应用,通过006、007和008定长字段的数据元素,介绍了各种资料类型文献的编目方法,加强MARC格式一体化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手册将原文的连接款目字段(76X-78X)部分做了较大扩展,对丰富的实例做了详细注释,如电子期刊和印刷本文献的连接等,以更明晰地揭示相关书目记录之间的关系。手册还突出了重要检索点字段的描述分析,对许多日常工作中容易遇到而实际操作时无所适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是一本指导性较强的工具书。

  本《手册》系国家图书馆MARC21格式使用手册课题组编写,顾犇任课题组组长。高红、顾犇负责了全书的策划、统稿和定稿工作,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审定。编写具体分工为:前言、导言、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连接款目字段(76X-78X)由高红执笔;控制字段(00X)由罗翀执笔;号码和代码字段分别由周林(01X-044)和李刚(045-09X)执笔;主要款目标目字段(1XX)、题名、版本、出版说明等字段(2XX)和附加款目等字段(70X-75X)由刘玉绵执笔;载体形态等字段(3XX)、主题检索字段(6XX)由郁小波执笔;丛编说明字段(4XX)、丛编附加款目、馆藏等字段(80X-88X)由吴晓静执笔;附注字段(5XX)由胡丽娟执笔;附录由顾犇、张玮执笔。

  由于多头执笔,虽经统稿,不一致、疏漏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及编目工作者斧正。

 

编著者
2005年4月


转上一层 / Back to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