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4年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至今,中国图书馆事业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而在西方国家,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则要更早一些,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852年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的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图书馆究竟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图书馆人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这恐怕不是每个图书馆人所能确切问答、更不是一般社会人士所能正确理解的问题。实际上,长期以来,在中国普通民众之中,图书馆人似乎主要就是从事图书借阅活动的人。在信息资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图书馆人的这种群体形象如果仍被定格于此,不免让人感到有点悲哀了。近读顾犇先生从博文萃选结集而成之《书山蠹语》一书,使我对图书馆及图书馆人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20多年前,程焕文先生在《论图书馆人才的特征——关于"图书馆四代人"的探讨》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所谓'图书馆人',就是指一切曾经或正在从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人。"他还说:"全部图书馆的历史实质上是图书馆人本身的历史。无论是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忽视了对人的研究,忽视了人的作用,尤其是忽视了曾有所创造的人们的作用,实质上也就是抹杀了图书馆学术和图书馆事业。"不过,历史总是由无数的个体来承载的。而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所说的"历史的人格者",则是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理想人选。顾犇先生长期担任国家图书馆图书采编部主任,是国内知名的编目专家,我以为通过他来了解并反思当代中国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也是合适的。
阅读《书山蠹语》一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图书馆不是孤立的历史存在。正如作者所说的:"博客是一种日记,也是一种非正式出版平台。作为日记,我的博客记录了我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使得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图书馆员的所做、所见、所思,它们不可能收入正史中,也可以被后人作为'野史'参考。" 他还对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经历作了简要的叙述:"在大学里,微机(个人计算机PC)还是新鲜事物,我们只是用穿孔带打了自己编制的程序,编了半天,计算机一下子就过去了,没有找到感觉。到了工作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最早是286的,显示器从CGA, EGA, VGA到SVGA。操作系统的经验:PC-DOS、MS-DOS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7 、Windows 98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还搭建过局域网:Nowell、Windows NT 。"等等。事实上,透过这种个性化的描述,我们读到的是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变迁,从这里映射出当代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是社会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职责。而图书馆人,则不妨视为公共文化的守护者。在顾犇先生的书中,我看到了他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国家图书馆正在经历一次阵痛,大概要有半年时间。希望经过这个过程以后,国家图书馆将获得新生,一个崭新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改革的阵痛,也是文化守护人对发展的渴望。当代图书馆人不仅有对于社会变革、事业发展的期待与思索,又是安居乐业、享受人生的幸运的一代。因为他们毋须像前辈那样,去历经战争的创伤、社会的动荡。图书馆人与社会上其他职业人群一样,在履行自己的使命时,可以去享受寻常人的快乐,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正如作者所做的那样,不妨去品味"家乡的美味:小馄饨、小笼包、冰砖、单档汤、生煎馒头。"
另一方面,图书馆人其实也是时代潮流的追随者。这种追随不是单纯地去追求时尚,而具有图书馆人的职业特性。在阅读此书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个人对新事物的追求,是与他对图书馆发展大环境的认识、对图书馆未来的探索是同步的。如果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是由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外力推动,那么对于图书馆领域特别是编目领域变革的积极参与,则表明作者不是在被动地承受、适应这一变化,而是在努力地紧跟甚至试图去引导这种变革。作者曾在国际图联编目组常设委员会工作8年,组织翻译了多个重要文件,就是明证。我非常赞赏与敬佩这样的图书馆人,因为我觉得有这样的人在,让人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有信心!
歌德曾说:"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叔本华也说:"路的尽头并不是终点,而是超越。"让我们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做好社会文化的守护人,不断地去"超越"吧!
Updated 5/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