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余阅读 在课余时间,我常阅读一些科普杂志,听各种知识讲座,以便开阔视野、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能从中汲取方法论的素养,推动学习的进步。
八、时间的利用 由于安排工作与休息,一天的时间被分成大大小小很多块。这样,如何适当地运用时间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对一天的时间安排大致如下:早晨花一小时朗读外语,午睡后至下午上课这段大约半小时的时间内,有时阅读外语,有时测览报刊杂志。另外的一些课余时间,如果有一小时半左右,就用来思考问题或阅读课外书籍。如果不足一个小时,就用以做习题等事。晚自修这段时间是“黄金”时间,它有整整四个小时,这段时间我是如下安排的:把六时——九时分成两段,从事不同内容的学习,以调剂大脑,中间休息十分钟到一刻钟。这二段时间,主要用于预习及复习,整理笔记及课外阅读等。由于整天的繁忙学习,最后一小时(九时——十时)人已经疲倦,再要从事艰难的数学思考也是力不一从心的。于是,我就把这一小时,再安排为英语学习。我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出于我个人的特点,英语是第二外语,因而每天花二小时学习;另一方面是从生理学角度考虑的,因为研究表明,早晨及晚上从事记忆工作效果为最佳(可以避免前摄作用及后摄作用)。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应多考虑效率问题。
九、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学习的关键。凭意气用事是做不好事情的。报刊上所报道的奇才、神章之类,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盲目仿效,不然硬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削弱了学习的兴趣。
十、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 谈起体育。我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自小体弱多病,大病不患,小病不断,中学时期,由于学习抓得过紧,以及时间安排不当,因而体质也更为下降,大大地影响了学习。进大学以后,我开始注意体育锻炼,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早锻炼半小时,如长跑、双杠等,平时尽量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这样下来,不仅体育成绩有所提高,通过了体锻标准,体质也有显著增强。结果没有因锻炼而浪费时间,而且从病魔中夺取了不少时间。学习方法是因人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鉴于各人的习惯,爱好及生理条件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不同。因此,要使自己有较好的学习方法,靠仿效别人,或背几段条文是没有用处的,关键在于多看(书刊)、多体会、多总结,不断地反馈调节,使自己的方法趋于最佳态。(全文完)
《复旦》(校刊),1981年第19期(12月29日)(总第339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