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为内心注入力量与勇气——读顾犇《书蠹卅载》

 

□张家鸿

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2月出版了《书蠹卅载》,这是作者顾犇对自我过往三十年书香生涯的回顾与总结。“这30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漫长且重要。这30年如果放在图书馆事业史上,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果放到人类乃至宇宙历史看,更是一瞬间!”浪花虽小,可是少了它,便无浩渺之大海;一瞬间虽短,可是少了它,时间的长河便无从汇聚奔涌。顾犇通过自己朴素、简练的笔触,讲述被书香包裹的点点滴滴,平淡中蕴含深情,深情传递时给人无尽启发。

我认为,该书的第二部分“人物记忆”读来最有兴味。在这部分中,顾犇讲述一个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树起不小榜样的人。

争分夺秒地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事,是蔡兴文老师身上最明显的个性。耗时1年,他翻译完毕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耗时2年,他主编五卷本《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编写《书成就梦想》,介绍名家通过读书而成功的经验。自退休后,蔡老师或著或编或译图书数十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的不正是蔡老师吗?沈昌文的热爱美食的真性情,令顾犇一再怀念。只要想起这个魂归道山的可爱老人,顾犇的脑海中总会涌起与美食、聚餐有关的琐碎。爱美食的沈公,也是爱书籍的沈公。以美食为起点,他那了不起的出版功业,很自然地在笔端涌现。“沈公不仅是饕餮食客,而且自己就是精神烹饪大师,从找原材料、物色作者和译者、协调多方关系、解决难题,一直到出版、印刷、装帧,为大家奉献了精神大餐。”这是惠及当世、泽被后人的精神大餐、文化盛宴。

孙蓓欣、邵文杰、杨仁娟、谈金铠、熊道光诸位老师,都是给过顾犇光照的人。有时有意,有时无意,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个性鲜明的他们,带来生命的缤纷之美;同样爱书人的他们,为顾犇的书香人生营造更加牢固的氛围。在顾犇笔下,从书到人、由人及书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勉强。

“那些与书有关的所思所想”是整本书的第六部分,也是整本书篇幅最大、分量最重的部分,也是兼具情感温度与理想光芒的文字。

《读两半斋 寻大师梦》由爱书如命的俞晓群说起,论及俞笔下诸多文化名人:黄永玉,几乎没有一天不看书;张冠生,勤于笔耕、著作颇丰;江晓原,科学史与性学著作独树一帜;王强,海外珍本藏书如天方夜谭;周立民,有不为多数人理解的批判性思维。由一个人牵系许多人,从一本书看到许多书,由此可知,俞晓群既人缘好,亦书缘好。说到底,人缘好决定了书缘好。透过《追踪迷失的卫星》,作者铭感于记者兼作家简平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法,笔法中有写意,也有工笔。由书及人,顾犇历数简平拥有的且值得他学习的优点。其一、待人真诚;其二、永远以微笑面对生活;其三,拥有超人的毅力;其四、演说能力强大。对顾犇来讲,品读简平著作不是一回两回,而是持续多年的追读。在《堂吉诃德的战队》中,简平笔下的理想主义色彩无比鲜艳,夺人眼球。诚如简平自己所说:“虽然在现实面前往往四处碰壁乃至不堪一击,但却依然对前方怀有憧憬和企盼,彰显理想和信念、善良和正直的无上荣耀。”《遇见“美”,传播“美”》是顾晓光《因书而美:世界图书馆与书店漫游》的读后随笔。在顾犇看来,顾晓光的写作即寻美之旅。寻得久了,寻得多了,人也就变得美了。如他所言:“图书馆美、书店美,读书的人自然也会变美,而且是内在和外在都变美。”人内外皆美固然是对的,别忘了图书馆与书店的美,也是内外兼修的。走访是寻美,阅读更可以确认是寻美。甚至可以说,阅读是创造更美的自我。

书有我无,无即向有学习,无从有中汲取营养,有朝一日,无会渐渐变成有。真正的阅读,不管是品读人生,亦或品鉴书籍,最终一定指向自我。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我。是更好,而非最好。此一程之阅读,已为下一程之阅读,埋下美好的伏笔。一程接一程,一程又一程,程程接力,在流金岁月中完成人生成长的接力。正因为如此,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的同时,整本书中悄悄地传递出一股力量。一股前行的力量,虽不壮阔,却鲜明可感,给人足够多的鞭策。

更重要的是,顾犇的写作启发读者:书可以成就人,人可以成全书。人与书是互相成全的。前者在于,人通过阅读,汲取书中营养,一步步前行,一点点提高;后者在于,拥有才华与智慧的作家,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倾注笔端化作文字,让文字积累成一册册书籍。两相比较,顾犇最本真的身份是读者。

从职业来看,顾犇是图书馆业中人;从性情来看,他是爱书、访书、写书、编书、藏书的爱书人。不是说职业者一定不爱,或一定爱得不够浓,而是从职业出发的考量,性情极易被掩盖,专业的面孔反倒越发鲜明。书中文字,有些是工作之中的必需表达,显得严肃与冷静;有些是工作之外的寻书访书,多出几分情趣与个性。不管从哪一种角色与立场出发的写作,都是对世间风景的记录与呈现。这一帧帧风景,包括图书馆、书店、书斋,连同给过他启发的人、事、物,更包含他读过的书籍在内的具体描摹。

“在这喧闹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宁静。安静给了思想者一个机会,安静让思想还世界以清醒,安静让世界重新找回自己。安静不是放弃,不是退让,不是无奈,是前行的力量。”这不是诗集《森林的孩子》给予他的,而是所有给过他启发的书不约而同地赐予他的。与其说他在书中寻找的是安静的力量,倒不如说是安静的勇气。有了勇气,才有坚守的力量。


《图书馆报》(China Library Weekly),2024年6月7日,第6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0126)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