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数字时代的 CIP
近几年,我国出版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全国性、唯一的可供书目数据库
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也才刚刚起步,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出版业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英文缩写CIP)是指依据有关的国家标准在出版
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并将其印制在图书版权页上。全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特点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
数据的预测性。CIP 数据作为完整的印前数据,具有及时预报新书的特点,方便流通领域第
一时间全面掌握全国最新图书信息,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加快图书的上市销售时间。CIP 数据作
为最完整的图书出版印前数据,对于出版社的图书出版选题策划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第二,
数据的全面性。在版编目数据符合国家关于书目数据的标准要求,字段完整,定义准确,数据项
涵盖范围基本符合使用单位的需求,可以作为发行行业、图书馆的书目数据的铺底数据,可解决
流通环节数据重复录入的问题,为发行行业、图书馆节约成本。第三, 数据权威性。新闻出版
总署信息中心拥有一批专业的在版编目数据制作队伍,长期从事数据制作业务。其在版编目数据
不仅为流通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而且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评定职称等工作提供验证服务,
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司法机构和社会各界认可的权威数据。第四,数据的原始性。在版编目数据
是全国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的第一时间上报给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的,经校验核对并按国家规
定的标准增加分类、主题词和标引等数据项后生成的。该数据生成以后可进一步按照用户要求,
加工成不同格式的数据,并以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图书馆文献采访“十一条”
一、制订采选方针及文献收集标准。图书馆文献采访方针是指各图书馆为采访文献所制订的
规定或制度,是文献采访工作的重要依据。文献采选方针一般包括总则和细则两部分。总则是对
本馆文献资源采选的总任务、总方向、总要求和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的说明。细则的主要内容应包
括:文献采选的基本原则,各类型出版物的采选原则,各学科文献采选的原则及标准,采访文献
的结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复本量,文献采访方式及渠道,文献采
购的工作流程,文献采访岗位的工作职责及要求,文献采购经费的管理及使用。
文献选择的标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考虑文献的主题内容、责任者、出版
者、价格及文种、装帧、出版时间、地域等因素,制订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文献选择标准。
二、编写文献采购经费预算方案。根据馆藏建设和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上年度经费的使用情
况、当前的主要问题,预算经费及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建立文献采访管理制度。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包括各级文献采选人员经费使用权限、经
费审批程序、报账方法等;建立本馆文献采访工作规范:采购方案的设计、采访方式的确定、书
商的选择、采访工作流程各环节标准化程度;监督检查,包括对文献采购管理、采访工作质量、
书商的考核办法等。
四、采访信息收集。包括书目信息的收集、馆藏文献资源调研、读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五、文献选择。包括文献初选(整理订购书目、圈定所需文献、确定入藏复本量、归纳疑难
问题),文献复选(全面审核、核查初选书目和复本量、对每批订单的整体情况做出记录)和文
献采选的终审。
六、文献订单发送。文献采选订单的计算机录入(查重、订单录入、核查、生成订单或批量
打印),网上采购。
七、政府采购。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方式,牢固树立“靠制度监督”理念,对整个采购过程进
行评估(采购方案的设计、采购方式的确定、作业的标准化程度)
八、文献验收。验收包括订购的核对、质量的验收、数量的核对、价格的核对、装帧的验收、
内容的验收、总金额的核对,还要对验收核对。
九、文献登到。总括登到、个别登到。文献登到核对包括总括登到核对和个别登到核对。
十、非购入方式采选。具体为:文献征集工作(信息发布、信函联系、登门求索、具体准备、
文献验收、善后处理),文献交换(目的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对等性原则;有目的选择交换对
象,发出交换信函,建立交换关系;签订交换协议;双方根据协议,互寄交换书目供对方选择;
收到对方所寄文献后,验收登到,建立交换档案;如有遗留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缴送(样书
验收登记、收集信息、催缴工作、统计分析),捐赠,调拨,文献采访的其他形式(合作采购、
集团采购)。
十一、采访工作管理。包括文献采购经费管理,对文献采访的管理、研究与统计分析。根据
本馆有关规定,定期组织进行采选工作检查,检查项目要齐全、安排合理。
规范数据是社会性事业
我认为,书目数据应按自然状态描述,计算机自动处理只能识别已存在的数据,若介入人工
干预,就无法自动处理。规范数据以“后控规范”操作为宜,要求在书目数据编制过程中进行规
范控制是做不到的,有些是在书目编制完成以后才发生规范问题;即使编目时已有规范问题,也
不容易找到相关资料;规范数据不是图书馆一家能做到的事,规范是一个社会性的事情,如出版
界就有三家出版社在做这件事。
文献标准化委员会包含出版、发行、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各个方面,文献编目的标准与
规则理应反映各方需求,但目前标准、规则、手册的编写制定只是图书馆界人士参与,成了所谓
的“馆内科学”。
目前图书馆基本不编目了,书目事业社会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图书馆、发行商、出版社都在
编制与使用MARC 数据,未能建成书目网络是图书馆界的最大憾事。而出版界书目工作有了大
的进展,2005 年发布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和CIP 相比,明确使用CNMARC 格式为信
息交换格式;2006 年进行各类型出版物标识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包含图书、报刊、音像、电子
等出版物。此外,二维码标准的制定也在进行,包含书目记录中的必选项与有则必选项,可基本
满足各方信息需求;ISBN 升位的标准修改工作已完成,从10 位升至13 位,且规定了书号使用
元数据规定与上报制度;自动编目软件已开发成功,各种导航方式为用户提供迅速获得信息的快
捷方法。但代价太大,寻求作者参与是必然的做法,如报纸期刊要求论文作者提供相应标识。
“统一”是当前书目研究的焦点,一是各类型文献的统一,一是各种语言文献的统一,还有
编目规则的统一,但整个文献信息系统的统一更重要。元数据研究成热门话题,MARC 格式是元
数据的一种形式,目前还是比较好的书目信息交换形式。DC 元数据也是一种形式,其简明化的
趋向最重要,两者如何结合是当前的需求。提高查准率系当务之急,成为技术攻关项目。必须改
变“图书馆目录”的狭隘观念,文献编目是社会性事业,书目信息组织也是社会性事业。
馆藏缺失成为严重问题
文献类型、出版地域、印数、发行方式、信息提供、内容与质量的判断,这些文献入藏时容
易缺失。馆藏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书目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不精准,书商供书能力局限,
书商信用、努力欠缺,馆藏补充方式单调,选书馆员力不从心,招标的负面结果。
馆藏缺失的补救措施,比如要多角度查缺,年度出版、主题、责任者、丛书、出版者、馆藏
(特藏、缺藏)比较;定期催缺,如周期的设定(书商必须积极配合);及时、多渠道补缺,如
征集、淘旧等。
馆藏补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权威、完整、便捷的出版信息数据库用于查缺;距发行时
间过久,难以悉数补得;时过境迁,品种、复本不得不重新调整;重新调整,造成相当的人力浪
费;补缺渠道较分散,人力资源不足。
近年来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对馆藏建设理论与实际工作研究进行了推动,包括编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指南、电子文献发展政策指南,研究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
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复本模型、馆藏复选、馆藏评价、献资源建设协作、读者需求与文献资源
建设、文献招标采购等。
建立文献采访平台很必要,平台能承担的主要工作有:各科专家对各类文献的品评、推荐,
出版信息(选题、出版等)的整合,发行信息(预订、可供等)的整合,编目数据的交换,馆际
文献的共享与互调余缺,学科选书馆员队伍的组织,文献选择心得与经验的交流。馆藏发展有需
要且很迫切,表明建立文献采访平台的可行性。图书馆界的一系列合作与工作已为建设平台提供
了基础与经验,如:CALIS 文献资源统一发布与揭示平台已基本建成,编目数据早已开始共享;
1949 年后出版的中文图书评价项目开始启动;民国文献信息的整合与民国图书保护项目的进行。
此外,网络等硬件条件也越来越强。已有图书馆软件供应商对此项目进行了多次论证,愿意参与
平台的设计。
希望依托大陆高校图书馆,先行一步。在建设过程中,破除系统、地域界限,通过更多同仁
参与,集思广益,实现海内外华文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最有效的合作。也期待出版和发行
这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营利组织,能和图书馆这一参与文化保存与传播的非营利组织三位一体,
拓展新路。
期待优秀而专业的馆配商
近年来,随着采购经费的增加,图书馆采购市场逐渐引起了书业各方的高度重视。多方对图
书馆市场的争夺当中,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低折扣无序竞争、专业馆配商缺乏、信息流不畅、
诚信无保障等问题成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目前,许多馆配商对市场的争夺主要依靠价格战,即压低供货折扣。但低折扣是否能够让图
书馆在利用有限资金采集更多馆藏的同时,保证其对供货速度和到货率的要求?据了解,目前国
内还没有一则约束折扣竞争的行业规范,而与此同时,低折扣供货带来的诸如配货质量走低、加
工漏洞百出、附加退货条件等等问题,不仅影响了馆配商的信誉,也影响了图书馆的日常采购工
作。其实折扣仅是图书馆衡量馆配商服务的一个方面。许多图书馆采购人员表示,如今采购市场
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可供书目以及相关的信息流不畅通。信息流通可以说是馆藏文献资源构建赖
以生存的基本。目前专业图书馆的馆配商少,真正有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图书馆馆配商更少,这也
成了影响馆藏供需建设的重要因素。馆藏资源的构建和完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也需要馆配商共
同协助。
在遵循图书馆市场规范的前提下,提供合理的供货折扣、提高供货速度、发布最新的有效书
目、保证到货率是图书馆对馆配商的迫切希望。不少图书馆都反映,现在很多馆配商比较重视横
向发展,过于重视客户群的广度,而对纵向发展也就是对图书馆的服务关注度不够。图书馆馆藏
文献资源供需平台的构建中,关键的还是馆配商供货行为的规范以及规模和实力的增强。可以说,
没有规范和规模,成本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问题、诚信的问题、多对多的问题、行业标准的问题、
行业管理的问题、行业提升的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图书馆供需市场的规范和规模是个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有了规模,才能制定规范;有了规范,才能产生更大的规模。我们应
站在图书馆的角度期待优秀馆配商,倡导诚信经营,共同推进图书馆馆藏资源供需平台的构建。
选择适合自身的购买方式
图书馆购买图书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通过供书商预订和现货采购,出版社直销也是一种方
式,它包括预订和现货采购两方面。其他如邮购、网上订购只是少量的辅助形式,尤其是网上购
书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尚未成为图书馆购书的主要渠道。各类型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选
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购买方式。
预订。预订是大中型图书馆文献收集的主要方式之一,指图书馆根据文献出版发行机构提供
的征订目录选订文献。主要有两种情况:通过报纸书目选书订购;接受专项目录,供货商按目录
配送。预订的优点是选择性强,图书馆可根据征订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文献。缺点是征订
目标比较简单,预订文献到馆周期较长,有些预订目标在出版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化,如取消出版
或更改出版计划,都会影响图书馆采购。此外,一些包销、自费形式的图书难以刊登在书目报上,
可能造成漏采。当然,随着网络发展,预订不局限于只订购尚未出版的图书,供书商为在激烈的
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收集各种各样的书目,发给图书馆,供图书馆在其中挑选订购,因此出现
了大量的现货目标。
预订书目有纸本式和电子版。传统做法是纸本式,实行计算机管理后电子版应用广泛,既有
复杂的CNMARC 模式,也有简单的电子表格,都可以将主要著录项目显示出来,便于选购,传
递快速便捷。
专项目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供书商提供的综合书目或专类目录,多数是现货目录,提供
给图书馆供挑选订购使用;二是图书馆根据馆藏情况提出需要的图书类别或目录,交供书商配书。
仍然是预订图书模式,一般用电子表格形式传递。电子表格较之纸本的优势是传递快捷、查重方
便,可以拷贝作采访数据。
现货选购。是指采访人员直接到文献出版发行机构现场选择和购买文献,或通过书市、图书
订货会进行现场订货。这也是图书馆文献采集的基本方式之一,其优点是比较直观,采访人员可
直接鉴别文献的内容而决定取舍,可解决预订所收集不到的图书,以及因各种原因漏订的、或预
订中复本不足或临时需补配的书,特别是自办发行的图书,现货选购到馆周期较短。现货选购需
要图书馆通过数据采集器或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现场查重,以免重订或漏订。因为需要现场查重,
因此对于图书的ISBN 号条码要求严格,现场最好能够提供可上网的便利条件。现货选购一般不
能提供图书加工业务。现采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书市采购,看样订货;图书超市。
出版社直销。出版社直销从 2002 年初兴起,各出版社几乎都成立了直销中心,将批销业务
和直销业务脱离,直销包括邮购、团购、零售、预订等各种形式。图书馆从出版社直接购买图书
最大的好处是折扣低。有些出版社不但给予价格上的最大优惠,还免费提供MARC 数据,甚至
也提供图书加工服务,并定期以传真或E-mail 形式将新出版的图书书目发送给客户。对于专门
购买某一类型图书的图书馆,作为补充图书的渠道,选择出版社直销是不错的方式。如果与许多
出版社都做直销,报账就成为非常繁复的工作。况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毕竟有限,只能作
为补充馆藏的一种途径,对于大中型图书馆来说,还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馆藏文献的建设。
《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0月27日第002版(分销·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