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修订扩大版)

Descriptive Cataloguing Rules for Western Language Materials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中国图书馆学会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组

China Society for Library Science


2003
7/ July 2003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专著] : 修订扩大版 / 顾犇主编 ; 中国图书馆学会《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组[编]. -- 北京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551页 ; 26 cm
 

  本书正文为两部分:著录,标目、统一题名和参照;全书编为:总则、普通图书、连续性资源、测绘制图资料、电子资源、非书资料、乐谱、分析、检索点的选取、标目的确立、统一题名、参照等12章。书后有10类附录。
 

  并列题名: Descriptive Cataloguing Rules for Western Language Materials

  ISBN: 7-5023-4357-1 (精装) : CNY138.00


本书于2004年7月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顾 问
孙蓓欣、阎立中、刘光玮

主 编
顾 犇

副主编
蒋 敏、林 明、郝生源

修订组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吴晓静(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杨 慧(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沈正华(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林 明(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胡丽娟(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郝生源(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顾 犇(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高 红(国家图书馆馆员)
蒋 敏(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秘 书:叶忆文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版鉴定委员会

主 任:汪东波(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绍平(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馆员)
宋 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杨秋萍(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副研究馆员)
邵小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
苑克俪(国家图书馆业务处副研究馆员)
黄燕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富 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研究馆员)
谢琴芳(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序  言

  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的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961年,由全国西文图书目录卡片联合编辑组编辑、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出版的《西文普通图书著录条例》出版发行了。此前,各图书馆西文编目所依据的条例大都是1949年出版的ALA Cataloguing Rules for Author and Title Entries 2d ed.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Rules for Descriptive Cataloguing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由于各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人员的水平、习惯等等的区别,对同一著作,各人的编目结果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图书馆西文编目人员依靠的是美国出版的National Union Catalogue,一般就按该目录所刊款目照抄下来。西文普通图书目录卡片联合编辑组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编目,为此,该组编辑了《西文普通图书著录条例》作为使著录趋于一致的规则,供组内使用。这一条例原则上依据的是上述两种美国条例,但是加了一些符合我国使用原则和习惯的条文。《西文普通图书著录条例》的编辑出版,经过全国西文图书目录卡片联合编辑组的使用和当时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的教学参考,这一条例逐步形成了上世纪60年代我国图书馆普遍使用的西文图书编目条例。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方法发展的第一阶段。

  上世纪60年代,国际上经过了对编目原则的讨论,取得了共识(详见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oguing Principles,特别是这次会议的Statement of Principles)。继而,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后转给国际图联(IFLA)负责起草有关编目的国际标准,其中有关著录的标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的各分则,陆续颁布发行。在此前后,美、英、加等国在英美条例的基础上,根据ISBD的原则,编辑出版了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2d ed.(AACR 2)。此后,ISBDAACR2在国际图书馆编目界普遍受到重视和采用。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是在该组织的第46技术委员会(情报和文献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我国是该技术委员会的P Member(永久委员),我们理所当然对该组织起草的标准给以重视;此外,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在这样的政策、技术、标准的条件下,1985年《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经过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学系的同志们组成的编辑组编辑,并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出版发行了。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出版发行,体现了我们在西文编目领域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方法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文献(人类知识载体)内容和形式的飞速发展,以及为更好地适应自动化处理编目数据的要求,ISBD的各分则在不断完善、更新和增加新的内容。AACR2经过修订后于1988年出版了《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 修订版》,1993年又出版发行了AACR2R-93,向全世界推广。上海图书馆吴龙涛和叶奋生同志在取得英、美、加三国图书馆协会授权后,将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2d ed.1988 Revision全文和AACR2R-93译成中文,并加了解释和补充,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与1998年出版发行。《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 修订版》中文译本的出版对我国图书馆界学习、理解、应用编目领域的国际标准,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就从事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的人员来说,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但对某些细则的应用,最好是有相应的具体规定,这样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一些同志认为80年代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相对来说已难以满足事物发展的要求;而直接采用国际标准还有些具体操作上的困难,如国际标准对我国个人和团体著者的著录规定就失之过简等等。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一些同志倡议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同志们的积极参加下,经中国图书馆学会同意,决定对80年代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进行修订。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修订组进行修订工作,20024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修订稿的内容完全遵照ISBDAACR 2 1998 Rev.AACR2R-93的原则,为适合于我国西文文献编目、著录人员的使用,除对国际标准条文作了一些必要的说明外,还对我国个人和团体著者的著录规定作了详细阐述;对原有的附录进行了增补和扩充。《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从事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人员的要求,可以说,它的编辑、出版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方法的第三个阶段。

  国际图联编目专业组(Cataloguing Division of IFLA)主张各国编目专业人员,特别是国家图书馆,能向他们提出各自国家的个人名称,特别是团体名称的正式表示法,以便编入有关的国际标准,这对世界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将是有益的。建议有关方面对此能予以考虑。此外,一个困扰当前编目工作的问题,就是机读目录提供了多检索点的情况下,主要款目的作用,甚至于存、废的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希望《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的编辑、出版,能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是为序。

阎立中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200254


前  言


  19858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编写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主要依据AACRII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西文文献编目的实际需要,试图既能满足手工记录的需要,又能照顾到自动化的发展。它在规范西文文献著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中国西文文献的著录与国际接轨,为共享西文文献书目数据奠定了基础。当时所依据的AACRII虽是一部完美的编目规则,但是任何编目规则总落后于出版物的发展,必须随着出版物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优化完善。

  1988年《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1988年修订版](AACRIIR)出版,其修订的条文达数百条。此后,该规则仍在不断地修订,以适应编目的需要。然而,我国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自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及时地进行修订,很多从事西文文献编目工作的同行都很关心。19995月,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西文编目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致认为,《西文文献著录条例》非常有必要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西文文献编目工作的迫切需要,适应西文文献书目数据资源共享的需要,修订时应考虑计算机编目的特点并适当兼顾手工编目需要。同时,大家也希望国家图书馆能够负责组织此项工作。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准备,中国图书馆学会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负责组织《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修订,由来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长期从事西文文献编目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共同承担此项工作,为中国西文文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作贡献。同时,还聘请国家图书馆前副馆长孙蓓欣同志及国内图书馆界知名专家阎立中、刘光玮同志担任顾问。

  本书的撰写工作分别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采编部林明同志负责第一章(总则)、第八章(分析)、第十一章(统一题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沈正华同志负责第十章(标目的确立)中有关中国个人名称(10.2.15)、中国团体名称(10.3.2.6)、中国地名(10.4.6)的部分,并负责第十二章(参照);清华大学图书馆采编部杨慧同志负责第五章(电子资源)和第六章(非书资料);国家图书馆蒋敏同志负责第二章(普通图书)和第七章(乐谱),高红同志负责第三章(连续性资源)和第四章(测绘制图资料),吴晓静同志负责第九章(检索点的选取)及第十章(标目的确立)中的会议录部分(10.3.2.4),胡丽娟同志负责第十章(标目的确立)中主要部分,郝生源和顾犇同志负责附录部分。本书由国家图书馆采编部叶忆文同志承担录入工作,排版由顾犇和叶忆文同志负责。此外,蒋敏同志在本条例的修订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协调、联络和组织工作;顾犇、林明、郝生源和蒋敏同志负责本书的策划、统稿和定稿工作;林明同志还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审订;顾犇同志对所有例子和附录进行了核对,并最后进行汇总工作。

  本修订版不仅对原版内容进行修订,同时增加了连续性资源(第三章)、测绘制图资料(第四章)、电子资源(第五章)、非书资料(第六章)、乐谱(第七章)等出版物类型的著录规则,不仅反映了《英美编目规则》2002年修订的最新进展,也结合中国国情在西文文献著录的本地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了使得本修订版能反映国际最新进展,修订组成员参加了国内有关西文文献编目的学术会议,并邀请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专家来国家图书馆进行交流。修订组全体成员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工作,召开了数十次工作会议,历经两年时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由于修订组人员分散,水平有限,错漏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写编目条例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任何一个单位都难以独自完成,国家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了这项工作。为了使修订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图书馆于2001年将本条例的修订作为馆级科研项目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由顾犇同志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在本条例的修订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同志和图书采选编目部主任景鸿达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中国图书馆学会邱东江同志、北京北图图新书店杜红卫同志和北图书店沈军同志也以各种方式向修订组提供了帮助,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采编部韩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0358


目 录


序  言 1
前  言 3
第一部分 著录 1
第一章 总则 2
1.0
 导则 2
1.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8
1.2
 版本项 16
1.3
 文献(或出版物类型)特殊细节项 18
1.4
 出版发行项 19
1.5
 载体形态项 26
1.6
 丛编项 28
1.7
 附注项 31
1.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35
1.9
 补编资料 36
1.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37
1.11
 真迹复制品、照相复制品和其他复制品 38
1.12
 多部分组成的文献 39
第二章 普通图书 42
2.0
 导则 42
2.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43
2.2
 版本顶 53
2.3
 文献(或出版物类型)特殊细节项 55
2.4
 出版发行项 56
2.5
 载体形态项 60
2.6
 丛编项 69
2.7
 附注项 71
2.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78
2.9
 补编资料 80
2.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80
2.11
 真迹复制品、照相复制品和其他可读复制品 80
2.12
 多部分组成的图书 80
第三章 连续性资源 81
3.0
 总则 81
3.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84
3.2
 版本项 92
3.3
 编号项 95
3.4
 出版发行项 99
3.5
 载体形态项 103
3.6
 丛刊项 105
3.7
 附注项 107
3.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127
3.9
 补编资料 128
3.10
 多部分组成的连续性资源 128
第四章 测绘制图资料 129
4.0
 导则 129
4.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130
4.2
 版本项 136
4.3
 制图数据项 137
4.4
 出版发行项 142
4.5
 载体形态项 144
4.6
 丛编项 151
4.7
 附注项 152
4.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 159
4.9
 补编资料 160
4.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160
4.11
 复制件 160
4.12
 多部分组成的测绘制图资料 160
第五章 电子资源 161
5.0
 导则 161
5.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163
5.2
 版本项 167
5.3
 电子资源类型和数量项 169
5.4
 出版发行项 171
5.5
 载体形态项 173
5.6
 丛编项 176
5.7
 附注项 177
5.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188
5.9
 补编资料 188
5.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189
5.11
 复制件 189
5.12
 多部分组成的电子资源 189
第六章 非书资料 190
6.0
 导则 190
6.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194
6.2
 版本项 198
6.3
 文献(或出版物类型)特殊细节项 200
6.4
 出版发行项 201
6.5
 载体形态项 202
6.6
 丛编(系列) 216
6.7
 附注项 217
6.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225
6.9
 补编资料 226
6.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226
6.11
 复制件 226
6.12
 多部分组成的非书资料 226
第七章 乐谱 227
7.0
 导则 227
7.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228
7.2
 版本项 234
7.3
 音乐表演说明项(或乐谱特殊细节项) 235
7.4
 出版发行项 235
7.5
 载体形态项 237
7.6
 丛编项 240
7.7
 附注项 241
7.8
 标准号与获得方式项 246
7.9
 补编资料 247
7.10
 多类型配套资料 248
7.11
 真迹复制品、照相复制品和其他可读复制品 248
7.12
 多部分组成的乐谱 248
第八章 分析 249
8.0
 导则 249
8.1
 范围 249
8.2
 分析附加款目 249
8.3
 专著丛编和多部分组成的文献的分析 250
8.4
 附注项 251
8.5
 多层次著录 251
8.6
 “In”分析 251
第二部分 标目、统一题名和参照 253
第九章 检索点的选取 254
9.0
 导则 254
9.0.1
 主要款目与附加款目 254
9.0.2
 确定检索点的依据 254
9.0.3
 样例说明 254
9.0.4
 检索点数量 254
9.1
 基本规则 254
9.1.1
 个人作主要款目标目 254
9.1.2
 团体作主要款目标目 255
9.1.3
 题名(或统一题名)作主要款目标目 256
9.1.4
 正题名改变 256
9.1.5
 作品的责任者改变 257
9.2
 通用规则 257
9.2.1
 单一责任 257
9.2.2
 分担责任 261
9.2.3
 混合责任 265
9.2.4
 责任不明 278
9.2.5
 作品汇编 279
9.2.6
 相关作品 282
9.2.7
 附加款目 283
9.3
 专用规则 288
9.3.1
 官方通信 288
9.3.2
 法律、宪法、条约 290
9.3.3
 宗教经典 296
9.3.4
 会议录 297
第十章 标目的确立 303
10.0
 导则 303
10.1
 标目确立基本规则 303
10.2
 个人名称 303
10.2.0
 导则 303
名称的选择 303
10.2.1
 总则 303
10.2.2
 同一个人不同名称的选择 306
10.2.2.1
 主要名称 306
10.2.2.2
 有变化的名称 307
10.2.2.3
 笔名(假名) 307
10.2.3
 同一名称不同形式的选择 309
10.2.3.1
 全名和简名形式 309
10.2.3.2
 语言 310
10.2.3.3
 非罗马字母书写的名称 311
款目要素的确定 311
10.2.4
 款目要素确立原则 311
10.2.5
 以姓氏作为款目要素 312
10.2.5.1
 总则 312
10.2.5.2
 名称中作为姓氏处理的部分 313
10.2.5.3
 以复姓作为款目要素 313
10.2.5.4
 冠有前缀的姓 316
10.2.6
 以贵族头衔、荣誉称号、称呼词等作为款目要素 323
10.2.6.1
 以贵族头衔作为款目要素 323
10.2.6.2
 总则 324
10.2.6.3
 不按头衔著录的名称 325
10.2.6.4
 贵族头衔变更 325
10.2.7
 以教名作为款目要素 325
10.2.8
 古代罗马人名 326
10.2.9
 以首字母、字母、数字、短语等作为款目要素 326
名称的附加成份 327
10.2.10
 贵族头衔与荣誉称号、称呼词等 328
10.2.10.1
 贵族头衔 328
10.2.10.2
 英国的荣誉称号 328
10.2.11
 皇室、教皇等 328
10.2.11.1
 皇室 328
10.2.11.2
 教皇 329
10.2.11.3
 主教 329
10.2.11.4
 其他从事宗教职业者 330
10.2.12
 圣徒 330
10.2.13
 区别相同名称的附加成份 330
10.2.13.1
 称谓或短语作为标目的附加成份 330
10.2.13.2
 年代附加成份 331
10.2.13.3
 以名称的完整形式作为标目的附加部分 331
专用规则 331
10.2.14
 某些语言著者名称的特殊规定 331
10.2.15
 中国人名 332
10.2.15.1
 通则 332
10.2.15.2
 专则 332
10.3
 团体标目 341
10.3.1
 通用规则 341
10.3.1.1
 标目选择 341
10.3.1.2
 标目依据 341
10.3.1.3
 团体名称语言 342
10.3.1.4
 团体译名 342
10.3.1.5
 团体不同名称 343
10.3.1.6
 团体惯用名称 345
10.3.1.7
 团体更名 346
10.3.1.8
 标目名称省略 346
10.3.1.9
 标目附加成份 348
10.3.1.10
 从属团体及团体标目级次 351
10.3.1.11
 从属标目的确定 352
10.3.1.12
 从属标目级次的简化 355
10.3.2
 专用规则 355
10.3.2.1
 政府团体 355
10.3.2.2
 国际团体 370
10.3.2.3
 联合团体 370
10.3.2.4
 会议 371
10.3.2.5
 宗教团体与地方教堂 376
10.3.2.6
 中国团体 379
10.4
 地理名称 391
10.4.1
 导则 391
10.4.2
 地名的选择 392
10.4.2.1
 英文地名形式 392
10.4.2.2
 本国地名形式 393
10.4.3
 地名改变 393
10.4.3.1
 政府名称改变 393
10.4.3.2
 地名变更导致团体名称附加成份的改变 394
10.4.4
 地名附加 394
10.4.4.1
 标点 394
10.4.4.2
 对地名标目做较大地名的附加。 394
10.4.4.3
 其它附加 395
10.4.5
 地名包括管辖权类型的名词 396
10.4.6
 中国地名 396
10.4.6.1
 通则 396
10.4.6.2
 专则 397
第十一章 统一题名 400
11.0
 导则 400
11.0.1
 统一题名的职能 400
11.0.2
 统一题名的选用 400
11.1
 基本规则 400
11.1.1
 统一题名的使用范围 400
11.1.2
 统一题名的形式 404
11.2
 单部作品的统一题名 405
11.2.1
 选取原则 405
11.2.2
 语言 405
11.2.3
 统一题名的附加成分 411
11.2.4
 作品的各个部分 413
11.2.5
 两部作品一起发行 415
11.3
 作品集的统一题名 415
11.3.1
 全集的统一题名 415
11.3.2
 选集的统一题名 416
11.3.3
 单一体裁作品全集及选集的统一题名 416
11.4
 专门规则 418
11.4.1
 法律、宪法及条约的统一题名 418
11.4.2
 宗教经书的统一题名 423
11.4.3
 音乐作品的统一题名 425
第十二章 参照 449
12.0
 导则 449
12.1
 个人名称参照 452
12.2
 团体名称参照 459
12.3
 地理名称参照 467
12.4
 统一题名参照 469
12.5
 名称-题名参照 472
12.6
 说明性参照 474
12.7
 连续出版物的附加款目参照 476
12.8
 【选用】参照代替多版本共同的附加款目 477
12.9
 参照的维护 478
第三部分 附录 479
附录一 24种外国语言(拉丁字母拼写语种)的识别 480
1.
 常用外国语 480
1.1
 英语 480
1.2
 法语 480
1.3
 德语 481
1.4
 西班牙语 482
2.
 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483
2.1
 突厥语族 483
2.1.1
 土耳其语 483
3.
 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484
3.1
 越南语 484
4.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亚语系) 484
4.1
 印度尼西亚语族 484
4.1.1
 印尼语 484
5.
 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485
5.1
 芬兰语族 485
5.1.1
 芬兰语 485
5.2
 乌拉尔语族 486
5.2.1
 匈牙利语 486
6.
 印欧语系 486
6.1
 斯拉夫语族 486
6.1.1
 捷克语 486
6.1.2
 斯洛伐克语 487
6.1.3
 波兰语 487
6.1.4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488
6.2
 日尔曼语族 489
6.2.1
 荷兰语 489
6.2.2
 丹麦语 489
6.2.3
 瑞典语 490
6.2.4
 冰岛语 491
6.2.5
 挪威语 491
6.3
 罗马语族 492
6.3.1
 拉丁语 492
6.3.2
 意大利语 493
6.3.3
 葡萄牙语 494
6.3.4
 罗马尼亚语 494
6.4
 阿尔巴尼亚语族 495
6.4.1
 阿尔巴尼亚语 495
7.
 国际辅助语 496
7.1
 世界语 496
附录二 缩略语 497
1.
 常用缩写字 497
2.
 常用地理名称缩写 502
3.
 月份名称的缩写 504
4.
 各种文字缩写标记表 506
附录三 冠词 507
不予排列的首冠词表(一) 507
不予排列的首冠词表(二) 507
不予排列的首冠词表(三) 508
附录四 八种文字数词对照表 511
1.
 序数词 511
2.
 基数词 513
附录五 姓氏前缀总表 515
附录六 各种文字的“and” 516
附录七 常用符号表 517
附录八 专业词汇表 518
附录九 各国文字中的常用图书馆学术语 545
附录十 哥特体字母表 548
参考文献 549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