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1998年《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编目模型的推出引起了国际编目界的强烈关注。此后不仅涌现出大量与FRBR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引发了对国际编目标准修订的热潮。ISBD(统一版)、《国际编目原则声明》(ICP)等相继推出。但是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对长久以来被奉为编目条例经典的AACR2R的全面修订了。
新的编目环境对描述以电子资源为代表的新型文献,最大限度地跨越语言屏障,更有效地实现书目记录的共建共享提出了挑战,对AACR2的修订已经势在必行。该项工作始于2004年,并于次年将初拟名称"AACR3"更名为《资源描述与检索》(RDA)。新名称充分体现了这部新时代编目条例在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上的理想和抱负,预示着该条例对全球编目乃至信息组织领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过程,2010年联机版"RDA工具套件"(RDAToolkit)得以正式发布,同年活页版RDA也正式出版。从RDA开始修订,各国编目界就不断追踪其动态和最新成果,同时围绕RDA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也全面展开。作为国际编目界重要一员,我国编目界也密切关注RDA的发展走向。我国编目工作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都以AACR2和ISBD为依据和参考。因此,如果RDA正式启用,我国编目界必然需要对本地编目条例的未来发展重新定位和思考。我们也必须从对RDA的观望和质疑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了解、掌握和应用RDA的进程中。
国家图书馆是国内率先对RDA进行研究的机构之一,始终高度关注RDA的进展。为加深国内编目界对RDA的了解,推动RDA在编目领域的学术研讨,探研应对RDA挑战的对策,国家图书馆特举办"RDA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和"RDA在中国的实施和挑战"研讨会,并邀请到国际编目界最知名的专家芭芭拉•B•蒂利特女士作为培训教师,详细讲解RDA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结构框架、编目实践、测试情况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图书馆编目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也将参会。
希望本次培训与研讨能引发我国编目界对RDA更多的关注,掀起更高的学习热潮,为迎接RDA在我国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编目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 Access, RDA)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联合编制的元数据内容标准,是《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ACR2)的升级产品,其目的在于满足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要求,成为全球数字世界的通行标准。
RDA的诞生源于1997年英美编目条例修订联合指导委员会(JSC)举办的"AACR原则与未来发展国际会议",会上提议将AARC2R进一步国际化,扩展到更广泛范围内使用。RDA的编制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新的概念模式《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的出现,使编目规则也要适时的做出修改;二是AACR2的不适应性,其规则不能完全适用内容和载体交叉的资源,特别是不断涌现的数字资源,都对现有编目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4年,JSC的主管机构"负责人委员会"(COP)宣布编制AACR3。2005年,出于对AACR3可以成为超越图书馆界的世界性规则的期望,AACR3被更名为《资源描述与检索》(RDA)。历经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RDA于2009年完成编制。2010年6月,联机版"RDA工具套件"(RDAToolkit)正式发布,标志着RDA的正式诞生,同年11月,RDA活页印刷本出版。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美国国会图书馆与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农业图书馆对RDA进行联合测试。2011年6月,RDA测试报告发布。2012年2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将于2013年3月31日全部采用RDA编目,这天就是RDA实施切换日(Day One)。
RDA的内容以FRBR和FRAD实体和关系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分为"属性"和"关系"两大方面,下分10个部分(共37章),1-4部分涉及实体属性;5-10部分涉及实体关系。RDA的内容框架如下:
导言(第0章)
属性
第1部分(第1-4章)
记录载体表现和单件的属性
第2部分(第5- 7章)
记录作品和内容表达的属性
第3部分(第8-11章)
记录个人、家族和团体的属性
第4部分(第12-16章)
记录概念、物体、事件和地点的属性
关系
第5部分(第17章)
记录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的主要关系
第6部分(第18-22章)
记录个人、家族和团体的关系
第7部分(第23章)
记录与概念、物体、事件和地点的关系
第8部分(第24-28章)
记录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之间的关系
第9部分(第29-32章)
记录个人、家族和团体之间的关系
第10部分(第33-37章)
记录概念、物体、事件和地点之间的关系
附录
词汇表
索引
RDA作为一部受到国际编目界广泛关注的编目规则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1)包容性和可扩展性。一方面,RDA提供了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的编目的规定,可兼容更多的元数据框架标准;另一方面,RDA走出了英美国家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国际化。
(2)连贯性与一致性。RDA将所有规则划一为通用规则和补充规则的体例,使得不同类型文献的著录规则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了按文献类型阐述规则造成的重复性或者可能发生的冲突。
(3)灵活性与便利性。RDA的结构基于FRBR和FRAD概念模型,强调用户便利性原则,以使目录用户更容易的获取所需信息,包括在目录中聚集关于同一题名的信息,提供更灵活的数字资源内容描述框架,提供描述作品多方面的灵活性等。
(4)继承性与协调性。RDA的设计适用于不同内容、不同载体资源的著录,依RDA创建的书目记录与依AACR2创建的记录能够共存共融,RDA完好的体现了与其他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如ISBD),体现了编目标准的兼容与延续性。
(5)将提高编目效率。RDA可以有效改变编目工作的方法,制定基于更多原则的规则,给编目员分析、判断的空间。RDA将提高不熟悉格式的编目的效率——通过联机工具可以检索所有被编目资源所需要的规则。此外,RDA将允许用户联机添加其自己的注释,以及与厂商产品的整合,从而改进编目员的工作流程和绩效。
芭芭拉•B•蒂利特(Barbara B. Tillett),国际知名编目专家,获得数学学士、图书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并精通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七门外语。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政策与标准部主任、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主席、虚拟国际规范文档联合管理委员会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框架指导委员会委员。
蒂利特女士曾任国会图书馆编目政策及支持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集成系统项目主任、国际图联编目组常设委员会中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代表、国际图联国际编目规则专家(系列)会议筹备委员会主席、虚拟国际规范文档(VIAF)协调人和联合创建人、国际图联分类和标引组常设委员会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以及美国RDA测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国际图联多个工作组顾问,在美国图书馆界和国际图联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军作用。
7月6日(星期五) 地点:国家图书馆一期南区
9:00-11:00,13:00-17:00 北京代表报到
7月8日(星期日) 地点:国家图书馆一期南区
13:00-17:00 外地代表报到
7月9日(星期一) 地点:国家图书馆二期学津堂
8:00-8:40 外地代表报到
9:00-9:15 开幕式
主持人:顾犇 /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
介绍培训专家芭芭拉•B•蒂利特女士
9:15-12:00 RDA培训
9:15-10:00 FRBR回顾
10:00-10:15 休息
10:15-11:45 RDA的背景与结构
11:45-12:00 提问与答疑
12:00-13:30 午休
13:30-17:30 RDA培训
13:30-14:30 识别载体表现/单件
14:30-15:30 练习1:识别载体表现(包括休息时间)
15:30-16:00 练习1点评
16:00-16:45 识别作品/内容表达
16:45-17:15 练习2:识别作品
17:15-17:30 练习2点评
7月10日(星期二) 地点:国家图书馆二期学津堂
9:00-12:00 RDA培训
9:00-9:30 解答第一天培训中的问题
9:30-10:00 识别个人/家族/团体
10:00-10:15 休息
10:15-11:00 识别关系
11:00-11:15 名称规范记录样例
11:15-11:30 提问
11:30-12:00 RDA"十二要点"
12:00-14:00 午休
14:00-16:45 RDA培训
14:00-14:30 RDA工具套件的演示
14:30-15:00 书目记录样例讲解
15:00-15:15 休息
15:15-16:15 美国RDA测试和书目框架倡议
16:15-16:30 提问与答疑
16:30-16:45 为RDA做好准备
7月11日 (星期三) 地点:国家图书馆二期学津堂
9:00-12:00 RDA培训
9:00-10:00 RDA的未来展望
10:00-10:45 VIAF, LCSH/SKOS, RDA 注册表
10:45-11:00 休息
11:00-11:30 提问与答疑
11:30-12:00 培训总结
12:00 培训结束
13:30-17:00 RDA专家研讨会(参会人员:专家持邀请函参会)
主持人:顾犇 /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
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
Updated 12/2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