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09年工作会议 / 2009 Annual Meeting of the Online Library Cataloging Center

 

创造规范有序的联合编目: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09年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本报记者 安欣

5月18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研究馆员陈源蒸、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浙江省图书馆馆长朱海闵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年会是图书馆编目事业的重要会议,已连续举办多年,在达成资源共享,创造规范、有序、便利的数据上传渠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图书馆编目人员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

本届年会为其两天,有来自全国40多家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参会。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在致辞中谈到:“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三大业务之一,国家图书馆对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全国联合编目中心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的编目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

全国联编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分中心以及成员馆的配合。为此,联编中心分别设立了7个奖项,肯定了各分中心、成员馆的工作,表彰他们为全国编目事业作出的贡献。此次年会上,四川省图书馆编目中心主任李璞获得了中心特别奖,这是联编中心唯一一个颁给个人的奖项,以感谢她为图书馆编目事业的付出与牺牲,李璞的敬业精神是所有编目人员的榜样。

夯实基础推进创新

作为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老师对联编中心2005年~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他提到:全国联编中心十分重视全国中文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联编中心加大数据上传力度,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周到的服务。除了加强数据建设以外,联合编目中心还注重编目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训、业务论坛等诸多方式为编目人员提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平台。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多年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的原则,逐步树立了现代、开发、合作的理念,通过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携手合作、群策群力,实现了全国书目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说2005年~2009年是中心平稳发展、积极创新、践行公益性服务理念的几年。

夯实基础业务,进一步巩固联合编目的共建共享。据联编中心主任顾犇介绍,截至2009年4月,联编中心的直接数据用户已累计达1132家,成员馆693家,包括两个海外用户。联编中心已成为一支相对稳定的书目数据共建共享队伍,在数据的共建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几年来,在分中心、成员馆的共同努力下,书目数据的时效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数据的下载量以及上传量逐年增加。自

2005年推出规范数据免费下载、上传数据质量控制草案和编目员论坛三项举措后,着重加强了对数据质量的监督和提高。每年发放数据质量调查表,采取交叉评分的办法,对各上传馆的数据质量进行评测,并在年会上进行总结,对好的成员馆给予嘉奖,获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践行公益性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充分履行公益性服务的职能,联编中心在服务政策、服务对象以及文献类型上都作了充分的转变。联编中心从2007年起全面下调了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的价格,以支持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数据建设工作,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其使用联合编目数据。

在服务对象方面,联编中心以立足大陆地区,逐步向海外拓展数据用户为目标。近几年来,联编中心先后与德国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基金会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OCLC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借由文化部外联局在各国设立中

国文化中心之际,为各中心提供长期优质的书目数据服务,提高了文化中心工作的效率,也拓展了中心的服务对象,促进了中文书目数据走向世界。

为了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打造成全球最完整最优质的中文文献书目数据集散地,联编中心在考托图书、期刊、古籍等文献类型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特色文献资源的数据收集,包括少儿出版物,学位论文等,并在近几年新增了民国书目,及音像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少年儿童出版物数据库的网上下载功能。

顾犇主任坦言:在过去的几年,联编中心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还有一些领域需要开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联合编目工作向多元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携手合作群策群力

在本届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纷纷献计献策为联编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分别对中心发布的新修订章程、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以及联编新系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其中对于章程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分中心、成员馆之间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分中心应该具有一定服务用户的意识与条件,应由分中心来发展成员馆,形成中心拥有分中心,分中心拥有成员馆的管理模式。对于联编中心实行的最新系统,与会代表认为,主要是速度不够稳定,希望新系统能够以更快、更稳定的速度服务各个成员馆。另外,代表建议新系统能够设置一些提示信息,例如能够显示上传数据已成功,是否是重复数据等,让上传数据的成员馆能够及时掌握自己的上传状态。

真正实现一家编目全社会共享

在本届会议上,联编中心特别邀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研究馆员陈源蒸参加,陈源蒸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自动编目引发的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新的合作关系”的演讲。

陈源蒸教授认为,从目前编目事业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供应商,都不可能做到一家编目、全社会共享。为了整合资源,实现编目统一,陈源蒸教授提出了自动编目的概念。以前是书到了图书馆之后才进行编目,现在是供应商提供编目。而自动编目则是由出版社编目,供各方使用,即把编目工作从下游移至上游。那么我们是否具备一定条件实现自动编目?陈教授提出,首先,书目记录所含元数

据就在图书电子文本之中,书目记录的数据源主要是扉页、版本、记录页等,从电子文本中对元数据进行标识处理要比从印刷版上描述方便得多。实际操作的结果说明,80%以上的编目处理可以以模版方式进行,这在图书出版后的编目中是难以做到的。其次,数字复合出版技术提供了在排版过程中实现自动编目的功能。数字复合出版技术是以XML语言为工具,能将文本中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离,使自动编目成为可能。第三,在排版过程中还能实现自动标引。和自动编目一样,只有在出版环节才能对该书的电子文本进行自动标引处理,图书馆方面则需要重新扫描才可以操作,失去了自动处理的意义。第四,编目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伴随着自动编目可迎刃而解。最明显的是关于作者数据库的规范的建立。在出版图书之时,要求其提供作者的相关资料。描述性编目只能是书上有什么,著录什么,而标识性编目则可以要求作者补充数据。

毋庸置疑,自动编目的实现会打破书目工作的原有格局。从长远来看,编目工作移至出版部门是编目事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或者说是一种趋势,它能够解决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出版社是否愿意付出编目所需的代价是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自动编目,出版社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出版社是营利机构,这样的付出能否换来相应的回报是他们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相对应的,如果实现了自动编目,那么图书馆的编目人员恐怕也面临着下岗的危机了。


《新华书目报·图书馆报》,2009年6月5日,第C12版


返回上一级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返回主页 / Back to Home

update 8/1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