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书馆建设挑战几何

 

■商报记者 潘启雯

图书馆的命运与发展总是带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印记。以"数字时代的文献资源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4月24~2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是在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主办,中国图书商报社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一次学术思想盛会。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会议围绕当今采访工作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就数据库采访、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协调采购、特色馆藏建设、馆藏质量评估、读者决策采购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开幕式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兼中国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刘伯根、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陕西省图书馆馆长谢林、中国图书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伍旭升、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主任兼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肖希明热情洋溢的致辞为本次盛会揭开了序幕。

此次会议旨在搭建图书馆、出版社与供应商交流的平台。对此,刘伯根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求,是图书馆界也是中图公司面临的新问题。为适应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中图公司正在建设"进口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的采集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资源的综合性服务和个性服务水平。

陈力强调,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突破了传统物理"馆藏"的概念,极大地扩大了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范围。在新形势下,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情报机构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新的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全国文献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肖希明在题为《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对学术性较强、利用率较高的文献,可既订印刷版,又订电子版;对学术型较强但利用率不高的文献,可只订电子版,不订印刷版;对学术性不强的知识性休闲性读物,可只订印刷版;对检索型或工具型的数字化文献,可不订印刷版。另外,他就如何在政府招标采购的框架下保障图书馆文献自主采购权,保障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数字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等话题进行了阐述。

组委会特别安排了"馆藏发展政策新趋势"、"文献资源建设新方法"和"文献资源管理新发展"三个专题分会场讨论,针对性更强,交流的氛围更加浓厚,专家学者的发言同样精彩,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此次会议的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参选论文107篇,对数字时代的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会上还对获奖论文进行了颁奖。大会闭幕式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作了"第四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征文讲评的精彩报告,对本次会议的征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顾犇主持。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梁建瑞、中国图书商报社总编辑助理张维特,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公共、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会。

(链接:本报4月20日1837期5~24版《中国馆配》第4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会刊)


《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4月27日,第1版"数字时代图书馆建设挑战几何"


返回上一级页面 / Back to the Previous Page

返回主页 / Back to Home

Updated 5/2/2012